治療缺鐵性貧血的原則是:①病因治療:盡可能除去引起缺鐵和貧血的原因;②補充足夠量的鐵以供機體合成血紅蛋白,補充體內鐵的貯存量至正常水平。
治療缺鐵性貧血的原則是:①病因治療:盡可能除去引起缺鐵和貧血的原因;②補充足夠量的鐵以供機體合成血紅蛋白,補充體內鐵的貯存量至正常水平。
一、病因治療:
病因治療對糾正貧血的效果,速度及防止其復發均有重要意義。
二、鐵劑治療:
(一)口服鐵劑:最常用的制劑為硫酸亞鐵,富馬酸鐵(富血酸)。服藥時忌茶,以免鐵被鞣酸沉澱而不能被吸收。
(二)注射鐵劑:一般盡量用口服藥治療,僅在下列情況下才應用注射鐵劑:
①腸道對鐵的吸收不良,例如胃切除或胃腸吻合術後、慢性腹瀉、脂肪痢等;
②胃腸道疾病可由於口服鐵劑後症狀加重,例如消化性潰瘍,潰瘍性結腸炎、節段性結腸炎、胃切除後胃腸功能紊亂及妊娠時持續嘔吐等;
③口服鐵劑雖經減量而仍有嚴重胃腸道反應。 常用的鐵注射劑有右旋糖酐鐵及山梨醇枸橼酸鐵。
(三)輔助治療:加強營養,增加含鐵豐富的食品。
貧血一般表現為面色萎黃、指甲蒼白、氣短、乏力、心悸、頭發枯黃、頭暈目眩、月經量少色淡等。貧血者日常飲食中應注意多吃富含高蛋白、維生素B和維生素C的食品及含鐵豐富的飲食。有益的水果有蘋果、大棗、荔枝、香蕉等。此外還應多食用黑木耳、香菇、黑豆、芝麻等食品,益於補養生血。
(四)中藥治療:用含有明礬(硫酸亞鐵)的中藥制劑是最對症的,如益中生血片等。
缺鐵性貧血是體內貯存鐵缺乏,影響血紅素合成引起的貧血,系鐵缺乏症的晚期表現。本症是貧血中最常見的類型,普遍存在於世界各地,發生於各年齡組,尤多見於育齡婦女及嬰兒。鉤蟲病流行地區特別多見,程度也較重。其診斷標准為:
①貧血為小細胞低色素性,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小於32%,紅細胞平均體積(MCV)小於80fl(Um3),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MCH)小於27皮克(pg)。
②有明確的缺鐵病因,如鐵供給不足、吸收障礙、需要增多或慢性失血等。
③血清(漿)鐵小於10.7微摩爾/升(Umol/L)。
④總鐵結合力大於62.7微摩爾/升(Umol/L),運鐵蛋白飽和度小於15%有參考意義,小於10%有確切意義。
⑤骨髓細胞外鐵明顯減少或消失(0-十),鐵粒幼紅細胞小於15%。
⑥紅細胞游離原卟啉大於500微克/升(Ug/L)。
⑦血清鐵蛋白小於16微克/升(Ug/L)。
⑧鐵劑治療有效,用鐵劑治療6周後,血紅蛋白上升10克/升(10g/L)以上。
符合上述①和②一⑧中至少兩條者,可診斷為缺鐵性貧血。
![]() |
管得太嚴,孩子沒什麼出息
尊重孩子的興趣 我的兩個兒子個性不同,在加拿大出生,美國念大學,但在十五六歲之前的夢想居然都是當搖滾巨星。天天在家裡彈吉他,唱歌。我陪著他們彈吉他,鼓勵他們。我欣賞著,也覺察到,他們並沒有顯示出巨星的特征。但 |
![]() |
孩子“秋凍”各參數有指標
小強剛過3歲生日,還沒找到合適的幼兒園。媽媽決定在家也要“正規訓練”,首先從“秋凍”開始。連續下雨那幾天,雨停的間歇,媽媽就帶著孩子到戶外跑,孩子仍穿短褲短袖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