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會想到給孩子測測血壓,都認為高血壓是成年人的“專利”。其實,成年人有高血壓,兒童也有高血壓,甚至新生兒也會有高血壓 。近年來,兒童、青少年的高血壓發病率逐年增加。據報道,美國和日本兒童高血壓的發病率分別為14.1%和13.3%。我國雖然沒有具體的統計數據,但兒童高血壓的病例卻不在少數。
你的孩子需要測血壓嗎?
兒童高血壓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發育與年齡不符、喂養困難、易激惹、哭鬧不止、多動、抽搐、難以管教、嘔吐、呼吸窘迫、紫绀、頭痛難忍等。症狀多不典型,常被誤診為頭痛、消化道疾病、多動症、癫痫等。嬰幼兒期高血壓常無任何臨床表現,常常是原發病已經非常嚴重或已經發生了高血壓並發症時才被發現。因此,在兒童、青少年中有的放矢地測量血壓是十分必要的。
家長若發現自己的孩子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到醫院檢查血壓:①發育與年齡不符:許多先天性疾病在引起發育遲緩的同時多伴有血壓升高,如先天性主動脈狹窄、先天性泌尿系統畸形、腎動脈狹窄等。②肥胖:肥胖兒童的血壓基本處於同齡兒童的正常上限,其升高程度隨肥胖嚴重程度及年齡的增加而增加。若發現孩子體重進行性增加,但身高增長相對遲緩甚至停頓,並出現面色绯紅、汗毛多而長,應警惕內分泌疾病引起的高血壓。③尿液異常:急慢性腎小球腎炎常會引起血壓升高。④性發育異常:無論男孩還是女孩,若有性發育異常(性早熟,第二性征不出現),均應測量血壓。
3歲以下兒童在下列情況下應定期測量血壓:①有早產、低出生體重或其他新生兒期需重症監護疾病的病史;②有先天性心髒病(已修復或未修復)病史;③有反復泌尿系統感染、血尿或蛋白尿;④有腎髒疾病或泌尿系統畸形;⑤有先天性腎髒疾病家族史;⑥實體器官移植後;⑦患惡性腫瘤或接受過骨髓移植;⑧正在服用對血壓有影響的藥物;⑨患神經纖維瘤、結節性硬化等常伴有血壓升高的全身疾病;⑩顱內壓增高。
怎麼才算高血壓?
近年來的研究證明,少年兒童的血壓水平受發育因素影響很大。因此,少年兒童的血壓判定應結合年齡、性別等因素綜合判定。血壓偏高的兒童應在2周後復查,連續3次異常方可診斷為高血壓。
你的孩子會得高血壓嗎?
與成人高血壓一樣,兒童高血壓分為原發性高血壓與繼發性高血壓。兒童以繼發性高血壓為主,隨著年齡增長,原發性高血壓所占比例逐漸增高。
原發性高血壓的確切病因尚不明確,但相關研究提示與遺傳有一定關系。有高血壓家族史的兒童比無高血壓家族史的兒童更易患高血壓。肥胖、運動過少、食鹽過多、精神緊張、性格急躁等都可能導致兒童患上高血壓。
兒童繼發性高血壓常見的原因有以下幾種:①腎髒疾病:腎小球腎炎、間質性腎炎、腎動脈狹窄、先天性尿路異常和腎髒腫瘤等,最常見,約占繼發性高血壓的80%。②心血管疾病:先天性動脈導管未閉、先天性主動脈狹窄、大動脈炎等。③內分泌疾病:嗜鉻細胞瘤、腎上腺皮質增生、甲狀腺功能亢進等。④神經性:腦外傷、腦血管意外、腦積水、腦膜腦炎等。⑤藥物和毒物等外源性病因:皮質醇激素、環孢素、過量維生素D等。
![]() |
初夏減少寶寶感冒的良方
初夏,因患感冒、發燒、過敏性鼻炎等疾病去醫院輸液的孩子數不勝數,也讓做了許多預防措施的父母無可奈何。如何才能提高寶寶的抵抗力,盡力地減少感冒的次數?下面是有經驗的媽媽和兒科醫生給您的建議: 一、疾病多發階段提 |
![]() |
小兒得了支氣管炎 別盲目用抗生素
不少人一提到感染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使用抗生素,殊不知抗生素適用於細菌、胞內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合並了細菌感染者,對單純病毒感染無治療意義,並可帶來潛在的耐藥率增加風險。專家指出,臨床上大部分小兒支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