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腹瀉是一種很容易預防的疾病,根據腹瀉發生的原因,應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飲食衛生:加強衛生宣教,對水源和食品衛生嚴格管理。食品應新鮮、清潔,凡變質的食物均不可喂養小兒,食具也必須注意消毒。 (2)提倡母乳喂養:尤以出生後最初數
1歲的明明已經腹瀉3個多月了,原本白胖水靈,現在卻變得面黃肌瘦,整天哭鬧不安。明明媽對接診的河南中醫學院一附院兒科副主任醫師馬淑霞說:“孩子剛開始拉肚子時,到醫院做大便化驗,結果提示有少量白細胞,可是用抗生素治療後,白細胞反而增
寶寶腹瀉了,怎麼辦?最近,周女士為女兒突然而至的腹瀉犯愁。“最近新聞報道手足口病的問題,我真的很擔心,幸好醫生說我的寶寶只是吃多了,引發腸胃炎,吃藥就好。”兒科劉醫生建議家長,3歲以下的寶寶腸胃比較脆弱,飲食過度或過
天氣轉熱,一不小心吃了變質的食物,腹瀉就來了。俗話說“好漢頂不住三泡稀”。兩三次腹瀉就會讓人全身乏力、精神憔悴。兒科專家認為,腹瀉雖然是常見病,但嚴重腹瀉的兒童常常需要急救,腹瀉是小兒致死的常見原因之一。因此,在夏季
腹瀉兒童忌食哪四類食物? 一是忌食刺激性食物,如香辛辣味食物、各種冷飲、各種酒類等; 二是忌食易發酵或脹氣的食物,如蔗糖、牛奶、豆制品、涼拌菜、山芋等; 三是忌食促進腸蠕動及滑腸的食物,如香蕉、山藥等有滑腸作用,粗纖維多的芹菜、韭菜等
如何為腹瀉的小兒安排飲食? 不論何種病因的腹瀉,每日大便次數可達4~5次乃至數十次不等,也常有惡心、嘔吐,患兒一般食欲不好或拒絕食物。 此時大人不要焦急,因為小兒的胃腸道功能雖然降低,但仍可消化吸收部分營養素,所以母乳喂養小兒要堅持哺喂
對小兒推拿手法請持科學態度 提起小兒推拿對兒童保健的作用,許主任講了兩個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個是發生在她女兒身上的事情。在小兒推拿上,許主任是省內的“領軍人物”,但是對於女兒來說,她不是一個“稱職
那麼,如何給病兒補液呢近年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向世界各國推薦了一種口服補液鹽(即ORS),這是治療急性腹瀉脫水的一種有效藥物。10多年來,在全世界廣泛應用,效果顯著,治療脫水的有效率達95%以上。近年我國推廣ORS的同時,發現米湯電解質溶液
出生才幾天的寶寶居然腹瀉了,小爸小媽又心疼又焦急,還不免深深地自責:“都怪我沒有把寶珠寶店照顧好:”其實不然,新生寶寶腹瀉固然有照顧不周的因素但也有客觀原存在,所以小爸小媽還是先把“自責”放在
兒童腹瀉治療五種誤區:腹瀉該不該禁食 1、腹瀉是小毛病,自己吃完藥就行。這種行為如治療不當,將導致慢性腹瀉、營養不良。 2、腹瀉禁食。兒童患腹瀉未被病菌影響的部分腸道並未喪失消化能力,這時可吃些熱量高又容易消化的食物,如果完全禁食可能會
中藥處方(一) 【辨證】濕熱。 【治法】淡滲利水,清利濕熱,健脾燥濕。 【方名】止瀉湯。 【組成】匾蓄7.5克,瞿麥7.5克,車前子7.5克,木通5克,滑石7.5克,通草7.5克,黨參7.5克,赤苓7.5克,白術7.5克,生甘草5克
如果發生了小兒腹瀉,請你不要著急。首先應牢記“預防脫水”這一條,主要是給孩子服用足夠的液體,可自己動手配制,非常簡單:清潔水500毫升,加入精鹽1.75克(相當於一個啤酒瓶蓋的一半),再加白糖10克(約為2小勺),配
每年的秋冬季,嬰幼兒常常會患輪狀病毒性腸炎。從而患上以腹瀉、嘔吐、發熱與腹痛為特征的急性胃腸道疾病。 此類病毒的抵抗力較強,主要通過糞便、經口的途徑傳播,病毒可在人體的小腸絨毛細胞內繁殖,造成腸粘膜損害,影響消化和吸收功能。嬰幼兒胃腸功能
近來,氣溫一直居高不下,冰激凌、瓜果成了小朋友們的最愛,空調溫度也被大人調得超低,可隨之而來是兒科門診上腹瀉患兒的增多。在醫院的兒科門診,近一半患兒是腹瀉。 專家提醒,吹空調、吃生冷易腹瀉—— 小兒腹瀉的兩大特征
有很多年輕的父母都會有這樣的苦惱:自己的小寶寶經常腹瀉,而且持續很長時間,可是給寶寶喂藥實在是太難了,哭鬧不止而且還不一定能把藥喂進嘴裡。其實,寶寶腹瀉不妨嘗試采用臍貼治療。 河南省中醫院針灸科呂沛宛主治醫師介紹說,因為肚臍周圍的血管很豐
馬娅的女兒快滿周歲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籌劃著要好好為這個惟一的小寶寶慶祝一下。可距女兒周歲還有兩天,馬娅夫婦卻變得愁眉苦臉:小家伙又拉肚子了! 有過多次上醫院的經驗,馬娅知道女兒還是消化不良引起腹瀉。但這次,馬娅不願看到女兒過周歲時還在
寶寶腹瀉期間建議飲食應盡量清淡些,以白粥為宜。添加輔食需等寶寶身體恢復後再開開始添加。添加輔食時應注意由少到多,由稀到稠一樣一樣的添加。 秋季腹瀉後,嬰兒的飲食 由於6個月-2歲的嬰幼兒局部免疫力和腸道消化系統發育未完全成熟,因此,每到
腹瀉門診病房有句俗話,“忽然一陣秋風涼,腹瀉小兒排成行”。專家解釋,秋後腹瀉主要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系: 氣溫驟降致腹瀉 小兒秋季腹瀉的病因,多是輪狀病毒感染所致。小兒的病便在顯微鏡下,可見輪子形狀的病毒孢子。
推拿方法 1.補脾土:脾土穴位於大拇指桡側邊。醫者用拇指桡側緣沿患兒的左拇指桡側緣從指端推向指根100~300次。 2.補大腸:大腸穴位於食指桡側緣。醫者以右手拇指桡側緣沿患兒的左食指桡側邊從指端推向指根100~200次。 3.清小腸
傷食型 表現腹脹、腹痛,瀉前哭吵,大便酸臭伴有不消化奶塊,食欲不好,有口臭。多見於秋季腹瀉伴有消化不良患兒。 炒米粥:取粳米50克,放入鐵鍋中干炒至有香味溢出時加水適量,燒湯服。 蘋果湯:取蘋果一只,洗淨,連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