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每日排糞量超過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慢性腹瀉指病程在兩個月以上的腹瀉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復發性腹瀉。小兒慢性腹瀉的症狀是什麼,表現為脫水、血水樣便、精神萎靡和體溫升高。
小兒慢性腹瀉的症狀是什麼:
症狀一:脫水。
如果小兒腹瀉次數多,排便量大,失水多,就可能出現脫水症狀,此時應及時輸液,防止患兒酸中毒。
症狀二:血水樣便。
患兒腹瀉一般常見的是稀便、水樣便、蛋花樣便、黃綠色便或便中有少量黏液。每天患兒腹瀉5次左右。孩子腹瀉時,如果便中帶有血絲或出現血水樣便、膿樣便,每次便量較少,卻坐在便盆不願起來,就有可能是痢疾,或是空腸彎曲性腹瀉或是腸出血性大腸桿菌腹瀉,應立即就醫。
症狀三:精神萎靡
一般輕症腹瀉的患兒,是不會出現精神萎靡、嗜睡、抽搐、驚厥、抽風、昏迷等症狀的,一旦出現這其中的某些症狀,尤其是早於腹瀉或腹瀉初起的症狀,應及時就醫。
症狀四:體溫升高
嬰幼兒腹瀉的體溫反應主要是發燒,且大多是中度發燒(38.5℃左右)。這常見於由大腸桿菌、空腸彎曲菌、痢疾桿菌、沙門氏菌、輪狀病毒、腸道病毒等引起的腹瀉。發燒可能早於腹瀉或在腹瀉初起。
同時,患兒還有不愛玩、不願吃東西、磨人、哭鬧等表現。有些病原體引起的腹瀉不發燒,甚至還略低於正常體溫。需要警惕的是,腹瀉時或早於腹瀉出現的高燒(39℃以上),這是細菌毒素中毒的症狀表現,要及時就診。
今天說了小兒慢性腹瀉的症狀是什麼。同時寶寶一旦出現腹瀉,就要補充充足的水分,防治脫水現象的發生。
![]() |
腹瀉怎麼辦?
外出時,由於地理環境、氣候、飲用水硬度以及飲食的變化,很容易因為水土不服而引發腹瀉。旅游性腹瀉大多是飲食不潔,感染痢疾桿菌、沙門氏菌等所致。大便呈稀水狀,伴有腹痛、發熱、惡心嘔吐、食欲大減等症狀。腹瀉會使人體內 |
![]() |
注意培養孩子心理承受能力
當今,一些孩子常因一些在成人看來微不足道的原因(如家庭關系、學習、交往等)而離家出走,甚至自殺。許多家長和老師說,現在的孩子太嬌氣了,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啦。一個人只要參與社會生活,就會遇到各種壓力、困難和挫折。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