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是一種最常見的病症,而秋季發生腹瀉的病人最多,僅次於呼吸道感染。按病因可分為感染性腹瀉和非感染性腹瀉兩大類。感染性腹瀉又分為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嬰幼兒秋季腹瀉就是一種病毒感染性腹瀉,據調查,這種腹瀉有80%—90%是由輪狀病毒引起的。以下三方治療1至3歲嬰幼兒秋季腹瀉效果顯著。
風寒型主證 大便色淡,清稀有泡沫,臭味不甚,或見嘔吐,腹痛腸鳴,喜按喜暖,唇舌色淡,苔薄白。予半夏瀉心湯。處方:半夏4g,黃連1g,黃芩4g,人參4g,甘草3g,干姜4g,大棗2枚。煎服,一日一劑,一劑分3次服用,每次取原藥加水300毫升煎開,濃縮約100毫升喂服。
濕熱型主證 瀉下急迫,糞便黃色,臭味難聞,日行數十次或十余次,肛門灼熱,伴有發熱,煩躁口渴,苔黃膩或滑數。予生姜瀉心湯。處方:半夏4g,生姜6g,黃連1g,黃芩4g,人參4g,甘草3g,干姜1.5g,大棗2枚。煎服,一日一劑,一劑分3次服用,每次取原藥加水300毫升煎開,濃縮約100毫升喂服。
脾虛型主證 大便稀薄,其色淡白,乳食不化,面色萎黃,神疲乏力,食少納呆,食後腹脹,舌質淡,苔白。予甘草瀉心湯。處方:半夏4g,生姜6g,黃連1g,黃芩4g,人參4g,甘草6g,干姜1.5g,大棗2枚。煎服,一日一劑,一劑分3次服用,每次取原藥加水300毫升煎開,濃縮約100毫升喂服。
以上為嬰幼兒用藥量,如果成年人腹瀉,用藥則為嬰幼兒的3倍。
![]() |
如何治療寶寶疳積
疳積是中醫的病症名。按中醫理論:疳積即積滯和疳證。積滯也叫食滯或食積、停食,是指飲食失節,停滯不化,造成脾胃運化失常;疳證是積日久,耗傷正氣,虛象畢露。故積滯是病的早期,是疳證的前奏,以實為主;疳證是病的後期, |
![]() |
嬰兒濕疹的家庭治療與護理
1.疾病特點 該病皮損多種,形態各異,總有摩爛滲出潮濕之征,故名濕疹皮損可發生於任何部位乃至全身,急性時可見紅斑、丘疹、丘泡疹小水泡破潰.形成糜爛,滲液粘稠,干燥形成點狀、透明、略黃結痂,自覺病癢、難以忍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