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常見疾病 >> 小兒消化科 >> 小兒腹瀉 >> 小兒腹瀉診斷治療 >> 寶寶長時間腹瀉怎麼辦

寶寶長時間腹瀉怎麼辦

    3-6個月的寶寶,非常容易因為護理不當出現腹瀉,輕者一日5、6次,重者10余次甚至數十次,小嬰兒的腹瀉常常反復難愈,多方治療無明顯效果,並且長期腹瀉導致寶寶營養吸收不良,生長發育減慢和停止,讓很多家長頭痛不已。腹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大多數是功能性腹瀉,小部分以感染為主因。

    寶寶腹瀉後只要有條件,首先要做的是到醫院化驗大便常規加大便潛血,大體判斷腹瀉的性質,如果存在較多的膿細胞、紅細胞、吞噬細胞,大便潛血陽性,要考慮感染性腹瀉,要及時咨詢醫生,在醫生的建議下給予抗感染治療,一般選用口服藥物,多選擇二代頭孢、合成青霉素或者氨基糖甙類如慶大霉素等,治療得當一般3-5天即可恢復正常,嚴重患兒可考慮靜脈輸液,預後多較好。

    臨床最頭痛的是消化不良性腹瀉,沒有明確的病因,治療效果不明顯,纏綿難愈,化驗大便要麼偶見膿細胞、白細胞、紅細胞,要麼正常,但大便性狀持續稀水便,有時有粘液,寶寶體重增長減慢,精神變差,懶動,同時可出現多汗、易驚等低鈣表現。

    從臨床治療來講,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是注意護理,這是關鍵中的關鍵,其中要注意肚子和腳丫的保溫,避免受涼。

    第二要注意母乳相關性腹瀉,如果寶寶存在濕疹等過敏性的表現,要注意母乳不耐受腹瀉,但是停母乳不是最佳治療方案,首先需要母親調整膳食結構,注意進食低敏食物,以谷類為主,避免進食魚蝦海鮮,控制肉類,特別是牛羊肉等,經過注意飲食後約3-5天,寶寶的大便會有改變。寶寶大便仍然無明顯改善,特別是較長時間體重不增長,可以考慮換用免乳糖奶粉。

    第三要注意饑餓性腹瀉,寶寶處在飲食轉換期,特別是寶寶出現腹瀉後家長怕加重腹瀉,采取適當的饑餓,導致喂養不足的情況,饑餓狀態下寶寶腸蠕動增快,可出現腹瀉,如果寶寶總是出現張嘴覓食的動作,要注意適當添加輔食,首先添加小米粥和雞蛋黃等。一般這種類型腹瀉適當添加輔食後,寶寶大便會馬上有所改善。

    第四要注意寶寶的手衛生,小嬰兒不可避免的出現“吃手”的情況,要注意經常給寶寶用溫水擦洗,寶寶的玩具最好要經常清洗或用太陽暴曬。另外要注意大人的手不要輕易觸摸寶寶的手,因為大人的手接觸的環境廣泛,容易接觸到細菌,在接觸寶寶的手後,間接導致寶寶感染,因此,家庭成員有腹瀉患者,要積極治療,觸摸寶寶的手前,大人要先洗手。

    在治療方面,有以下的建議供參考:

    第一,如果寶寶腹瀉以水樣便為主,排除感染性腹瀉,可以喂服蒙脫石散(感染性腹瀉要咨詢醫生),3-6個月的寶寶每次2/5包左右,加20毫升水(一包要用50毫升,一定要按照比例加水),吃奶前半小時服用,為保證治療效果,一定要按照上面的要求喂,一般3天左右會有效果。

    第二不要盲目使用抗生素,大便常規中偶見白細胞和膿細胞,不是使用抗生素的指征,即使是感染性腹瀉,也應該在醫生的建議下規范使用,否則易留後患。

    第三可考慮選用小兒推拿,小兒推拿治療小兒腹瀉療效是可靠的,但是與醫生的治療水平關系很大,治療得當,一般1-2次即可有明顯的效果,一般多選用清補脾胃,清小腸,揉二馬為主。

    第四可利用外治法,常見的有用中藥粉敷肚臍,用無花果枝葉或者拉拉秧熬水洗腳,效果也不錯。推薦一個效果不錯的方法:到藥店買20g吳茱萸,自己用蒜臼子搗成細粉,用醋調勻後敷腳心的湧泉穴,晚上睡覺前敷上第二天早晨拿下,連用3天有效。

    第五辨證處方服用中藥湯藥,多以補脾燥濕利水處方用藥。常用的方劑有二陳湯加減(陳皮9g、茯苓9g,白芍9g,防風9g,澤瀉9g,竹茹9g,姜半夏6g,焦山楂9g炙甘草4.5g,劑量為6個月的寶寶),保和丸加減(神曲9,茯苓9,姜半夏6,焦山楂9,連翹9,防風9,炒卜子12,炙甘草4.5).

    第六可以利用食療,常見的是喂服烤熟的蘋果泥等。

    最後,要在寶寶的腹瀉痊愈後,適當補充鋅劑和維生素D3、鈣劑。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嬰幼兒哮喘的症狀有哪些?

嬰幼兒哮喘是指3歲以下孩子的哮喘,在兒童哮喘發病中占有較大的比例,由於嬰幼兒哮喘與一般兒童哮喘相比,臨床表現多不典型,容易被誤診或漏診,從而影響有針對性的治療,導致哮喘反復發作。那麼,嬰幼兒哮喘的症狀有哪些呢?

用心解讀寶寶為何不聽話

    平時在家裡越是不讓他做的事他偏要做,種花我要去他也會用丟捏一招;沙發套後面的拉鏈也要拉開,掏出裡面的東西看看;你剛把玩具收拾到籃子裡,他那邊又一股腦全倒在了地上;有時他連打火機、插座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