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物選擇多樣化
選擇多種食物且交替食用,因為不同的食物能增加腸胃的刺激,不但可以減少便秘的發生,也是健康攝取均衡飲食的基本要件。
2、改善寶寶的飲食習慣
多補充蔬菜水果與足夠的水分,別忘了攝取足夠的纖維,且還須有足夠的水分,才能促進排便的功效。而,「蜂蜜」是促進腸蠕動的最好食物,但不適合一歲以下的寶寶喂食;一歲以下的寶寶不妨「增加糖分的攝取」來改善大便的硬度,減輕排便的困難度。
另外,添加補充含有腸益菌與寡糖類的食物或健康補助食品:如:酸奶、優格、養樂多或是含活性乳酸菌的藥粉或藥粒等,均可以促進腸蠕動,達到排便的效果。
3、培養寶寶正常排便的習慣
每天固定在早餐或晚餐後,如果早上父母親趕著上班時間不多,最好養成在晚間排便的習慣。調整好時間,讓寶寶與家人在輕松愉悅的時光下訓練,以達到最好的成果。
但若是寶寶不排便,可不要勉強,更不可強制寶寶長時間蹲坐便盆,以免導致寶寶更不願意接受排便訓練的意願。
4、增加運動量、適當的腹部溫敷與按摩
增加寶寶體力的活動,如:腹肌運動、腹部的溫敷與按摩等,將使胃腸的蠕動增加,使得排便更順暢;必要時不妨在「左下腹」輕輕按壓數下,也能刺激直腸收縮。
5、適當的藥物治療
需要時可以請教醫師給予適當的藥物來改善便秘的症狀。然而,藥物之使用,應盡量以「口服」為主,避免常常灌腸造成寶寶畏懼與排斥。
灌腸行不行?
肛門塞劑,或是利用灌腸的方式來處理寶寶便秘,醫師視「它」為一種短暫性的治療,並不適合經常使用。因為,這些方法只會讓寶寶的大腸撐得更大而已,並無法解決實際的問題!
先咨詢.再處理
便秘的原因很多,往往不是單一的原因可以歸咎的。出生時就有出現便秘的現象,如:一個星期以上沒有排便,或超過一天以上沒有排洩胎便時,就可能須先考慮是先天性的腸道疾病,當然排除極少數先天性的腸道疾病外,大部分的原因都是由於食物的不合適所導致,如:喝配方奶引起,或是以副食品為主食的一歲以上寶寶,因為攝取蔬菜水果等高纖物質不足,或是偏食、水分攝取不夠、服藥或是排便沒排干淨,累積在腸內等。
所以,如果寶寶有排便的問題,應先咨詢醫師再找出適當的處置方法,才是最好的改善之道。
推薦閱讀:
狂犬疫苗打一針可以嗎?
寶寶嗆奶後如何急救?
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吃什麼食物好
乙肝疫苗的有效期是多久
2歲寶寶便秘可以每天喝蜂蜜水嗎?
![]() |
孩子晚上不按時睡影響智商
3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時間,對於孩子的睡眠是一定要把握的,否則會一定程度的影響孩子的智商。 杭城兒科醫生表示:睡眠障礙會影響孩子身體發育,不過很多孩子睡眠不好源於家長睡太晚 孩子晚上不按時睡覺,會影響智商 |
![]() |
兒童心理健康的六個標准
孩子心理健康的標志有以下幾條: 1.求知欲強 這樣的孩子興趣廣泛,喜歡觀察事物,愛動腦筋,思維敏捷,什麼都想學,什麼都想試,對新鮮事物反應快,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 2.意志力強 不怕困難和挫折,不達到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