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遺糞症指並非由於明顯的器質性缺陷或疾病造成的不能自控大便,在3歲兒童中的發生率為17%,4歲兒童為1%。常見的原因是孩子拒絕排便訓練,但有時又由於慢性便秘而造成糞便不能控制地排出。
便秘是排便困難或不能經常排便,大便硬結或感到沒有完全排出。發生的原因有,害怕使用廁所而未拉完就縮回大便;拒絕使用廁所;肛門裂傷;先天性畸形,如脊索的病變,肛門無孔(修補術後)以及其他相關的異常;Hisrschsprung病;甲狀腺素功能低下;營養不良;腦癱;兒童或家庭成員有精神疾病。
治療
首先要告訴家長和孩子有關遺糞症或慢性便秘的病因,消除兒童因不能控制排大便而產生的自責,並緩解由此產生的不良情緒反應。腹部的X線片可以顯示腹中的大量糞便。
如果最初的病史和體檢能排除特異性的疾病,就要進行通便治療,隨後要采取措施保持有規律的大便。最初的通便治療按以下方案進行1~4個療程:第一天---用成人型低磷酸鹽灌腸劑(≥7歲的兒童一次用2份);第二天---雙醋苯啶直腸栓塞(10mg);第三天---雙醋苯啶片口服(5mg)。可拍腹部的X線片查看是否灌腸充分。維持治療可用多種維生素(每日2次),其間每日2次口服輕礦物油15~30ml,持續4~6個月(若維持每日有大便可時間更長)。礦物油可影響維生素的吸收,所以維生素的用量要多些。
新生兒和體弱兒禁用礦物油,以免發生窒息。建議粗纖維或粗渣飲食,但不要強迫兒童吃。讓孩子坐在便盆上最多每日2次,每次不超過10分鐘,最好飯後進行。重症者,灌腸後若有必要,口服緩瀉劑(如番瀉葉5~10ml/d)2~3周,以後隔日一次持續1個月。
復發很常見,若早發現可口服緩瀉劑1~2周。大便正常4~6個月則逐漸撤除礦物油。如果該治療方案失敗,建議進一步評價飲食和大便情況。
![]() |
緩解幼兒貧血有這七款食物推薦
幼兒貧血的表現症狀 貧血的症狀與其病因、發生急緩和程度輕重有關。一般皮膚、黏膜蒼白為突出表現。患兒可出現心跳過快、呼吸加速、食欲減退、惡心、腹脹、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易激動等症狀。病程較長的患兒還可出 |
![]() |
兒童適當鍛煉可避免雙腿畸形
在兒童時期,孩子的下肢是從O形→X形→變直的生理過程,這一過程一般有以下幾個特點: 2歲以內:因受身材比例問題、經常用尿布及體重平衡等因素的影響,下肢通常會偏向“O形&rd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