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近來經常會出現莫名其妙的腹部痙攣性疼痛,不用服藥,幾分鐘後,疼痛自然緩解,而且腹痛過後也未見腹瀉,弄得小明媽媽好生奇怪。她帶孩子到醫院,醫生詳細檢查後,並未發現有什麼異常。醫生告訴她:“孩子其實沒有什麼病,只是一種在醫學上稱之為‘小兒胃腸生長痛’的正常生理現象,不必多慮。”
小兒胃腸生長痛多見於3~12歲的健康兒童,尤以學齡期兒童發病較多。引起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孩子生長發育快,機體的血液供給一時相對不足,腸道在暫時缺血的狀態下,出現痙攣性收縮而引起疼痛。正因為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導致腸壁神經興奮與抑制作用的不協調,引起腸管平滑肌強烈收縮而致疼痛,所以醫學上把這種現象又稱為“小兒腸痙攣”。
小兒胃腸生長痛的主要表現是在一定時間內反復發作,每次疼痛時間較短,一般不超過10分鐘,大多數兒童每周發生1~5次。腹痛部位以腹周為主,其次是上腹部。疼痛無一定規律性,疼痛程度也不一致,輕的僅為腹部不舒適感,重則為腸絞痛。孩子疼痛難忍,面色發青或蒼白,甚至出現惡心嘔吐,還可聽到咕噜咕噜的腸鳴音。但這種疼痛會很快自然緩解,緩解後孩子的精神狀態、飲食及活動即可恢復正常。
對於胃腸生長痛的兒童,一般不需治療。疼痛嚴重時家長可采取可熱敷或按摩足三裡穴及按摩腹部等方法,對緩解疼痛有一定的作用。
值得重視的是,能引起小兒腹痛的原因有很多,因此,家長切不可將其他原因引起的腹痛也誤認為是胃腸生長痛,以免延誤病情。
![]() |
媽媽須知:當心寶寶也會長腫瘤
健康的身體是我們每一個人更好地生活、工作和學習的基礎,是做任何事情的首要前提。健康需要有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同時健康也來自我們每一天良好的生活習慣。一些保健養生知識、健康小竅門,助您更好、更科學地調理好自己的身 |
![]() |
父母要做好11項性教育准備
什麼是性?這是考取性教育資格證書需要回答的第一道題目,這題目看似簡單,但我相信你想不到我們下面提供的參考答案。 “性”,解剖了便是“忄”和“生&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