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常見疾病 >> 小兒消化科 >> 更多消化系統疾病 >> 孩子厭食 多是家長寵出來

孩子厭食 多是家長寵出來

  兒童厭食可由軀體疾病和精神因素引起。由精神因素引起的厭食稱神經性厭食,在幼兒中頗為多見,小兒進食習慣不好,不僅影響營養的攝取,而且易患不少疾病,小兒神經性厭食就是其中之一。不良的飲食習慣會逐漸降低小兒食物中樞的興奮性,引起小兒神經性厭食。

  造成小兒神經性厭食常見的原因有:常獨自一人讓孩子先吃,不與家人一起進食,沒有飲食氣氛。孩子進食時,父母或他人過分緊張地注視,造成小兒精神緊張。用種種許諾誘惑小兒進食或者用玩具逗哄小兒進食,降低進食興趣。或孩子進食時注意力分散,邊吃邊看電視或畫冊,抑制消化液的分泌,影響消化功能。孩子拒食時,家長強迫其進食,造成孩子沒有正常饑餓感,不能引起食欲。過量給孩子吃自認為高營養的食物,不注意變換食品花樣,忽視了食物的多樣性,造成飲食結構不合理。讓孩子亂吃零食,特別是在飯前讓孩子吃冰激淋、巧克力等零食,因為高蛋白、、高糖的濃縮食品可使食欲下降。有的父母生怕孩子撒了飯菜弄髒了衣服和居室,不讓孩子自己進食,使孩子缺乏吃飯的興趣。父母在喂孩子吃飯時,催著孩子快囑、多吃,孩子稍有怠慢就發脾氣,或用威脅的口吻及方式強迫喂養,使孩子十分反感。進食時父母唠 叨不休,數落孩子的錯誤,造成氣氛緊張和不愉快,抑制孩子的食欲。有些家長對孩子的自由過於限制,強迫孩子學畫圖、彈鋼琴、背唐詩等,學得不好還要大聲斥責,從而造成孩子情緒低落而食之無味。


  神經性厭食的心理治療主要是消除上述各種不良因素,幫助兒童建立進食時的愉快情緒,促進胃腸道腺體的分泌功能和消化功能,增加食欲。具體方法如下:

  通過解釋疏導孩子不良的心理因素,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孩子在自行進食時,父母不要訓斥孩子或包辦代替,更不要采用強制手段讓小兒進食,不讓小孩子邊吃邊玩邊看畫冊,也不應給小孩子多吃零食。

  培養孩子進食興趣,盡量提供孩子愛吃的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對年幼兒童,可在大人協助下盡量讓孩子自己進食,增加進食興趣,促進食欲。還可安排孩子與年齡相仿的小朋友共同進食,並在進餐時給予適當的鼓勵和表揚。

  進食前半小時不讓孩子做劇烈活動或聽緊張的故事,讓孩子集中精神進食。

  當孩子不願進食時,家長不必強迫進食,等孩子饑餓而有食欲時再進食。

  對孩子進行鼓勵和獎賞。家長可記錄孩子每天的食物攝入量,這樣能清楚地反映孩子進食情況,當孩子飯量增加,則給予獎賞,如帶孩子郊游、看電視、講故事等。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識別新生兒肺炎最簡單的方法

新生兒肺炎是最常見的一種感染性疾病,孩子越小越易患病,多發生在出生1~2周後,一年四季都可發生。  新生兒肺炎往往表現為鼻塞、咳嗽、發熱、精神萎靡、嗆奶、不哭、口吐細白泡沫、呼吸淺等表現;口周或肢端可見青紫,其

心理學:如何使用心理學方法發洩情緒

情緒並不等同事件。是情緒動了和壞了,並不是事件的本身。我們就是搞不清楚,認同了我就是那個情緒狀態的全部,自討苦吃,討好情緒和沖動,卻失去了自己。人不可能永遠處在好情緒之中,生活中既然有挫折、有煩惱,就會有消極的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