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出現慢性胃炎主要與下面三種情況有關:
1、經常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空腹喝冷飲,不愛刷牙,飯前便後不洗手等;
2、小兒長期挑食也可引起體內多種營養物質缺乏,進而影響到胃窦的正常功能;
3、用藥不當,經常服用刺激胃部的藥物,也易損傷胃粘膜,誘發慢性胃炎及胃窦炎。
慢性胃炎患兒如不及時治療,容易引發胃潰瘍、貧血等並發症,甚至還可發展成為胃癌。因此,家長們要積極從各方面采取措施來護理慢性胃炎患兒。
1、鼓勵孩子經常參加戶外活動或體育運動,增強機體抵抗力;
2、教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刷牙,勤剪指甲,飯前便後勤洗手,避免用手直接觸摸食物;
3、通過按摩的方法強健小兒的脾胃。方法為:小兒取仰臥位或站位,兩手掌相疊,置於腹部,以肚臍為中心,先輕後重沿順時針方向按摩200下;再按摩胃脘部,由劍突下至恥骨聯合處按摩200下。
護理慢性胃炎患兒,飲食方面要特別注意。家長要加強對患兒的飲食管理,應少食多餐,定時進餐,防止過饑或過飽;少吃富含粗纖維、辛辣、過於油膩、過甜、過硬、過冷以及易引發過敏的食品;
“猴頭菇鹌鹑湯”能健胃補虛,益氣養血,是治療慢性胃炎患兒的食療妙方。
食譜:猴頭菇鹌鹑湯
原料:鹌鹑(250克)、猴頭菇(50克)、生姜(10克)
調料:鹽(3克)
做法:
1、將鹌鹑洗淨,切塊;猴頭菇洗淨;生姜拍扁,切塊;
2、將鹌鹑、猴頭菇、生姜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煲2個小時;
3、煮至湯熟時,加鹽調味即可。
![]() |
小兒貧血可能影響生長發育
小兒貧血多見於1歲組內嬰幼兒,此期消化器官發育尚不完善,之飲食單調,營養不足,故而嬰幼期貧血發生率高。在我國約有30%以上的嬰幼兒存在不同程度貧血,農村地區更高,可達50%左右。 貧血時對小兒的不利影響,除引 |
![]() |
嬰兒大便怎樣才算正常
有人說只要密切注意小寶寶的的大便情況,就能辨別寶寶吃得夠還是不夠?對於一個嬰兒,一天大便多少次才算正常呢? 專家解答: 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如果想要知道嬰兒吃得是否足夠的話,那就要注意他大便的次數和大便的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