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出,燒傷是常見的一種兒童意外傷害。小兒處於生長發育階段,全身各系統的功能尚未成熟,一旦被燒傷不僅造成肉體上的極大的痛苦,有的遺留疤痕影響外觀及功能;有的還需要手術整形;嚴重的還可危及生命或造成終身殘疾,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所以預防小兒燒傷是每個家長應盡的責任,應注意從以下幾點著手預防:
小兒洗澡時,應在澡盆內先放冷水後再加熱水,以免小兒誤踩入或坐入熱水盆中造成燙傷。在醫院收治的患兒中有相當部分是由於家長先放熱水還沒有加冷水時,小兒踩入或坐入熱水盆中造成臀部、會陰部及下肢燙傷。
家庭中盛放溫度較高的液體及其容器,如熱湯、熱稀飯、開水瓶等應放在小兒不能攀及或撞翻的地方。且不要將小兒單獨留在廚房中或火爐旁,不要抱小兒煮飯、炒菜,以防不慎造成燙傷。
對於較大的小孩,應教育他們不要玩火,盡量不要燃放煙花爆竹。不隨意擺弄家用電器,不玩耍和接近電源開關、插頭電線等以免造成電燒傷。家裡不要存放化學物質如硫酸等以免引起化學性燒傷。
總之做好小兒燒傷的預防,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幸福與安寧。只要家長、托幼機構及學校為孩子提供良好安全的生活環境,加強預防措施,小兒燒傷發病率定會大大下降
處理:
入冬以來,吃火鍋、使用熱水、暖寶、熱水袋、電熱毯的人增多,燙傷病人較平常有所增多,尤其是孩子和老人。正確處理好同樣深度的燒燙傷,可以不留瘢痕或少留瘢痕,關鍵是把握好“沖、脫、泡、包、送”5個字。
“沖”是指燒燙傷後立即脫離熱源,用流動的冷水沖洗傷面,降低傷面溫度,減輕高溫進一步滲透所造成的組織損傷加重。
“脫”是很多人都易忽視的。如果是被開水燙傷,衣服上仍然有較高的水溫,不脫去衣服,相當於沒有脫離熱源,仍然會加重傷情。所以邊沖邊脫是正確的處理方法。
“泡”是指脫下衣服後要繼續把傷口泡在冷水中。泡冷水可持續降溫,避免起泡或加重病情。如果出現小水泡,注意不要弄破,由醫生處理。
“包”就是包裹傷面,送醫院之前一定要包裹傷面,例如裹上一塊干淨的毛巾也可,切忌濫塗抹“藥膏”。
最後這個“送”就是指送醫就診,尋求醫生的救助。
柴主任特別強調,暖寶和熱水袋雖然溫度不高,但是極易出現低熱燙傷。低熱燙傷是指在50~60攝氏度左右的溫度下,局部作用時間過長,熱力慢慢滲透進軟組織而引起的燙傷。它表面看來燙傷似乎不重,但實際上往往較深,造成深部組織壞死,有的可深達骨質。
低熱燙傷通過局部換藥的方法是很難治愈的,大多數病人需要采用手術的方法才能治愈。
![]() |
寶寶塗鴉,有利於心智發展
寶寶的塗鴉會經歷四個不同的發展階段,爸爸媽媽可以通過寶寶的塗鴉來測出他的心智發展水平,然後進行引導教育。 幼兒塗鴉的四個發展階段 1-2歲:隨意階段 1-2歲的寶寶肌肉控制能力比較弱,對他們來講塗鴉不是一 |
![]() |
聽孩子的咳嗽聲辨別感冒類型
感冒了咳嗽,在一般人看來就是種症狀;但在中醫看來,它卻成為了輔助判斷感冒類型的重要依據。 咳嗽是外感六淫,髒腑內傷,影響於肺所致,但其又因風寒、風熱、風燥、痰濕、痰熱、陰虛、氣虛等原因而表現不同。 咳嗽聲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