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傷後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熱。燒傷小兒體溫超過39℃者也十分常見,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如體溫持續在39。5℃以上,就要積極尋找發燒原因,進行緊急處理,以免延誤並發症的治療或造成其它嚴重後果。
1、發燒原因 由於小兒體溫調節中樞尚未成熟,易因各種因素的刺激而發生高燒。常見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⑴創面感染:常表現局部潮濕、積膿或有臭味等,早期創緣峰窩組織炎明顯,嚴重的表現為創面膿毒症。
⑵敗血症:體溫驟升或持續高燒常常是敗血症的早期症狀之一,應予注意。除高熱外,一般多有敗血症的其它症狀。
⑶創面包扎過多過厚,致散熱不良,特別是夏天。一般改為暴露療法後,體溫可迅速下降。
⑷換藥熱:常因換藥面積太大,致使毒素吸收較多所致。這種高燒多為一次性,與換藥有明顯的因素關系。
⑸環境溫度過高:多見於夏天或冬季保暖溫度過高時。常見於年齡較小的兒童,但有時也見於年齡較大的兒童。
⑹合並肺部感染者:常有呼吸道症狀,如咳嗽、氣急、肺部有濕羅音等。x線透視多可證實。
⑺合並顱腦損傷:是指影響到體溫調節中樞引起的中樞性高熱。
⑻輸液輸血反應:多為一過性,持續4~6小時。若是嚴重血液污染所致,則可能有持續高熱。
⑼過敏性反應:由某些藥物過敏引起。 ⑽藥物熱:尤其多在持續應用大量抗菌藥物以後出現。 ⑾脫水熱:主要是高滲性脫水,系腦脫水所致。除高燒外,有時尚可出現驚厥或昏迷。糾正脫水後,症狀可以緩解,體溫下降。 2、預防及治療 ⑴小兒高燒重點在於預防。針對引起高燒的各種原因積極采取措施,避免高熱發生。如病兒已出現高熱,應細致研究發生的原因。針對相應原因采取適當措施。不要盲目依賴抗生素治療。
![]() |
如何認識兒童的逆反心理
一般來說孩子在發育的過程中會有兩個逆反期。第一反抗期是在三四歲的時候,這個時候由於兒童的自我意識地發展,說話、運動、認識事物能力的發展,他會感到有些事情自己可以做了,所以跟父母親的教育觀點就會產生沖突。第二反抗 |
![]() |
腹瀉對嬰幼兒有什麼危害,預後如何
嬰幼兒體質柔弱,正處在生長發育時期,因此腹瀉對嬰幼兒的危害很大。 腹瀉除影響嬰幼兒對食物中營養物質的吸收外,還消耗體內儲存的營養物質,損害某些機體組織。這是因為在腹瀉過程中,本來應該消化吸收的營養物質不能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