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常見疾病 >> 小兒神經科 >> 多動症 >> 多動症基本常識 >> 兒童多動症的發病機制

兒童多動症的發病機制



    雖然國內外對多動症的認識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是,初期並不為人們所重視,直到50年後,文獻報道才日漸增多,繼而采用藥物治療,有效的比比皆是。但是,各位專家對兒童多動症的判斷並不是完全統一的,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學述論點。隨著科學的進步,國內一些專家認為,多動症兒童的一些症狀主要是自控能力差,缺乏意志和毅力的高級神經活動類型,也就是個性或性格的問題。自1990年以來,各位專家經過臨床觀察及反復深入研究,對多動症的發病機理取得許多研究成果。從西醫而論認為:
  1.與輕微腦組織損害有關,如母親妊娠時病毒感染,服用一些對胎兒腦組織有損傷的藥物,嬰幼兒顱腦外傷,各種原因導致的腦缺氧、缺血、中毒等;
  2.與遺傳因素有關:認為遺傳因素是導致發病的基礎;
  3.與腦內神經遞質代謝異常有關:認為多動症發病機制可能與神經遞質多巴胺系統(特別是去甲腎上
腺素)代謝障礙有關;
  4.與維生素缺乏,食物過敏,糖代謝障礙有關;
  5.家庭環境不良及教育方法不當也是兒童多動症的誘因。
  此外,鉛污染(如含鉛玩具)或微量元素的缺乏(如鐵、鋅)也是導致本病的原因。
  而從中醫理論的角度來論述多動症的發病機理,則可以一目了然:
  飲食:加工食品中的人工色素、添加劑、防腐劑等是誘發本病的直接因素;
  人體正常生命活動,是由陰陽兩個方面保持著對立統一的關系,如果陰陽失調,人就會發病。在多動症中主要表現為髒腑功能的失調,主要是心、肝、脾、腎四髒,常表現為腎精不足,肝陽偏旺,心脾氣虛,水份缺乏導致水火不調,心陰不足,心火上炎。因此,每日的進水量要達到2000----3000ml。


一、 遺傳因素與兒童多動症
  曾有人對多動症的遺傳產生過懷疑,但國內外的事實資料表明:遺傳是多動症的重要因素:(1)1975年《國外醫學》(兒科學分冊)報道,在研究18例患有多動症兒童的家庭史中,發現多動症兒童的同父母同胞兄弟姐妹的發病率比異父母或異母的兄弟姐妹高,後者又比普通人高;(2)1985年有專家報告了814例多動症患兒中,40%的親屬中有神經精神病或性格障礙等;(3)1990年張憲斌教授對800例多動症患兒進行研究,發現14.2%的病例有本病家族史,有11對雙胎同時患病。這充分證實了遺傳因素與多動症有密切的關系。總之,遺傳因素是本病的內因,其它原因所致的腦損傷及環境因素也是誘發和加重本病的重要原因。


二、神經發育與兒童多動症
  各專家對神經發育與兒童多動症的看法、說法不一,有人對68例極低體重兒和790例低體重兒進行驗證,發現多動症兒童神經的發育較一般正常兒童發育晚,認為神經發育不成熟是多動症的一個發病因素。而有相當一部分學者認為多動症兒童的症狀隨著年齡的增長,也可以延續到成人,所以,並不能以神經發育不成熟一概而論。
  人腦的正常發育從不成熟到成熟是有規律性的,有的發育成熟早一些,有的稍晚一些,但發育的最終結果,都會趨於正常,按重量計算,新生兒腦重約390克,占出生體重的8%;9個月時腦重660克;2歲時腦重900---1000克;至7歲時,腦重接近成人;成人腦重約1400克。兒童多動症的主要病因是注意缺陷,由於新生兒時期大腦皮層發育尚不成熟,隨著時間的延長,年齡的增長,大腦皮層逐漸發育成熟,兒童的注意也開始由被動注意逐漸發展為主動注意,多動也會自然而然地消失。臨床調查中大量的事實說明,雖然患者的多動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輕甚至消失,而其多動症的核心症狀自控力差、沖動任性等心理障礙因素並未消失甚至仍然相當嚴重。


三、腦損傷與兒童多動症
  腦組織損傷與兒童多動有密切的關系,特別是額葉損傷的病人,可出現注意障礙,行為沖動等異常表現。造成腦損傷的原因有:
  (1) 母親在妊娠其間營養不良、外傷、疾病、服藥、情緒異常等;
  (2) 分娩過程中的創傷、早產、難產、缺血、缺氧、分娩所致的腦損傷等;
  (3) 新生兒期小兒體重過輕,營養不良等;
  (4) 嬰幼兒患有腦炎、高熱昏迷、顱腦外傷等。
  臨床中通過對82例多動症患兒的母親進行詳細的病史采集,發現有78.21%的兒童曾經有輕重不一的腦組織損傷,輕微者可能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多動、學習困難等;較重者可能出現智力低下、發育不良等症,我們在臨床中還發現,多動症患兒以剖腹產、窒息較為常見。


四、工業污染與多動症
  隨著工業的日漸發展,污染也隨之接踵而來,嚴重危害兒童身體健康的因素之一是鉛中毒。鉛中毒是一個慢性的過程,在人體內長期蓄積,可以導致兒童智力低下,抑制小兒免疫功能,使小兒易患病(如感冒、肺炎、肝炎等)。同時,可對兒童中樞神經造成傷害,使其表現為煩躁不安、冷淡、嗜睡等,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下降等多動症的一些表現。
  兒童在日常生活中對鉛的接觸是多方面的,有資料表明,嬰幼兒每天通過吸吮自己的手指可食入塵土0.1-0.5g,而塵土中即富含大量的鉛;用食品袋盛裝食品時,食品上的印刷字、繪畫的彩色油墨亦含有大量的鉛;油漆、陶瓷用品、生活器皿上的繪畫亦含有鉛;含鉛量過多的食物如松花蛋、爆米花等。此外,汽車尾氣對大氣環境污染也是兒童鉛中毒的罪魁禍首,都與多動症有明顯的關系。


五、 微量元素與兒童多動症
  人們注意到了鉛是必須禁止進入人體的物質,但鋅卻是人體內必不可缺的微量元素之一,鋅對兒童的生長發育、營養的吸收、傷口愈合、智力發育都有密切的關系。
  另外,鐵也是機體的重要營養元素,新生兒約為75mg/kg,每日需要量6-16mg,鐵缺乏可引起貧血,造成各髒器的供血不足,即會影響大腦的發育,從而引發兒童多動症。
  蔬菜和肉類含有大量鐵元素,有的多動症兒童偏食,不願吃肉和蔬菜,所以極易引起本病的發生。因此,多動症兒童有必要多吃一些含鐵、鋅的食品,有利於抵制多動症的發生。


六、家庭環境與兒童多動症
  在當今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鏡子,是家庭的主體,是家庭活動的組織者,也是孩子成長發育的啟蒙老師,因此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乃至習慣、愛好等,都會在孩子心靈上留下深深的烙印,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思想和行為。良好的家庭環境能避免兒童多動症的發生或使多動症狀減輕;不良的家庭環境是促發多動症的基礎。可見,家庭教育中重要的一環就是父母要注重塑造自己的形象,以減少兒童多動症的發生。
  據了解,許多家庭經常出現不和諧的氣氛;或者父母雖然都是中等收入,但他們卻只會在吞雲吐霧中不知疲倦地“築長城”;或者在醉眼朦胧中侃大山;或在電視機前昏昏欲睡;或因工作忙、負擔重,抽不出時間與孩子進行心理溝通,對兒童缺少關心、缺乏教養;或家長本身文化素質低,教育方法不當,如粗暴、溺愛、冷淡等易造成兒童心理障礙,注意力不集中、多動、沖動、不服管教、任性、學習成績下降等多動症特征。


七、飲食習慣與兒童多動症
  現如今,許多食品經過加工後,要在食品中加入添加劑、調味品、香料、防腐劑才能成為色、香、味俱全、能夠長期保存的食品。經過研究發現,這些經過細心加工的食品中含有大量的人工色素、亞硝酸鈉及硝酸鈉,這些添加劑會影響兒童的身體健康,並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出現乏力、行為異常、脾氣暴躁等。因此,兒童每天應有足夠的天然新鮮食品的攝入,這對多動症兒童是非常有益的。


八、藥物與兒童多動症
  目前,治療多動症的藥物可分為兩大類,即西藥和中藥。西藥分為:中樞神經振奮劑(如苯丙胺、利他林,匹莫林、咖啡因);三環類抗抑郁藥(如丙咪嗪);抗精神病藥(如氯丙嗪)。通過積極的西藥治療,雖然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副作用很大,至今難以解決。經過臨床觀察對消化系統等有損,主要表現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嗜睡、情緒激動、粒性白細胞減少及肝功能損害等。因此,本所針對多動症兒童的主要表現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多動、學習困難等特點,為防止多動症兒童服用西藥治療時的一些副作用,開發出了特效系列中藥治療兒童多動症的新途徑。
  中醫認為,兒童先天禀賦不足,後天失養,陰陽失調,易造成髒腑功能的失常。小兒陽常有余,陰常不足,易導致心腎不交、神志失控;後天失養、脾失健運,可致脾腎不足、陰虛陽盛,出現神不寧、魂不安、意不固、志不堅的症狀;心陰不足,心火上炎,可致口干舌燥,神思渙散,注意力不集中,語多易動,五心煩熱等。因此,治療主要是以滋腎陰,平肝火,清心寧神,健脾益氣為本。張憲斌教授通過對一千多例的臨床治療,有效率為97.8%,而且具有見效快、療程短,對患兒身體無任何毒副作用的優勢。


九、 教育與兒童多動症
  多動症兒童除了藥物治療外,還得依靠家長及老師的密切配合,良好的教育方式是杜絕和減少兒童多動症發生的重要保證。對孩子的不良教育方式有:父母對孩子過於溺愛,百依百順,嬌生慣養,不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使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缺乏自制力和堅強的毅力;老師及家長對孩子的學習和行為過於苛刻,造成孩子心理緊張和情感壓抑及行為異常,最終導致兒童多動症的發病。因此,老師和家長對兒童應進行耐心的培養和良好的教育。


十、 中醫對兒童多動症病因的看法
  近年來,通過臨床實踐及總結前人經驗,中醫對多動症的病因,提出了較為明確的看法,主要有:先天禀賦不足,系指患兒母親在妊娠期身體與精神調養失宜,特別是神經系統健康欠佳,致使兒童身體虛弱,出現陰陽不調等先天不足;後天調養不當,飲食因素:由飲食不節或營養調配不當,或過食生冷食品損傷脾胃,造成氣血虧虛,心神失養,或過食肥甘厚味,產生濕熱痰濁,擾亂心神;外傷及其他因素:系指產傷及其他外傷,可致小兒氣血瘀滯,血脈不暢,心肝失養而神魂不安,或病後,氣血兩虧,致心陰虛弱,神失所養等。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孩子帶著委屈入眠影響心理發育

不少媽媽有這種感覺:小孩子在入睡之前顯得特別嬌氣——白天帶他去逛街時,他可以自己走,還特別不喜歡老老實實呆在爸爸媽媽身邊,老是一個人沖在前邊。  但到了入睡前,他就特別喜歡依賴大人,明明

新生兒肺炎應如何預防

肺炎是指終末氣道,肺泡和肺間質的炎症。其症狀:發熱,呼吸急促,持久干咳,可能有單邊胸痛,深呼吸和咳嗽時胸痛,有小量痰或大量痰,可能含有血絲。幼兒患上肺炎,症狀常不明顯,可能有輕微咳嗽或完全沒有咳嗽。應注意及時治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