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防兒童糖尿病

  6歲的小峰上學後不久,媽媽發現孩子每天飯吃得不少,但身體總不見長,還一天天瘦下去。開始以為是孩子上學比較累,就沒有放在心上。隨後發現孩子逢睡必尿床,媽媽以為孩子患了遺尿症,帶孩子到醫院檢查,竟然診斷為糖尿病。

  兒童糖尿病與成人不一樣

  有關資料顯示,糖尿病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已經逐漸襲向年輕人甚至兒童,兒童糖尿病的發病率約占全部糖尿病人的5%。

  成人糖尿病主要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也就是病人的胰島能分泌胰島素,但不能滿足病人的需要)所致,兒童糖尿病則不同,其發病是由於胰島β細胞受到損傷,胰島素分泌量減少所致。當90%以上的胰島β細胞受到損傷時,病兒才會出現糖尿病的臨床症狀,因而表現為起病急驟,症狀常常突然出現且大多比較典型。一旦發病,幾乎100%的病兒都會出現多飲多尿的症狀,尤以夜間多尿、遺屎、口渴等現象最為突出。多食也是患兒較普遍的症狀,飯量增加的程度可以不等,也有少數患兒沒有多食的症狀,主要表現為消瘦和乏力。

  從年齡段和季節來看,兒童糖尿病的發病常有兩個高峰:一個是在5~7歲,可能與兒童此階段和外界接觸與感染的機會增多有關;一個是在11~13歲,可能與此期兒童青春期開始,生長發育增快,性激素與胰島素相抗衡,以及青春期情緒多變等因素有關。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

  兒童糖尿病,早發現是關鍵

  糖尿病分為兩型:I型稱為胰島素依賴型,多見於兒童,II型糖尿病稱為非胰島素依賴型,多見於成人。在1921年胰島素問世前,兒童糖尿病患者100%於發病一年內死亡,采用胰島索及飲食療法以來,存活率逐年上升。

  研究發現,過去多發生於中老年人的II型糖尿病,如今在兒童和青春期的孩子中也多有發生,特別是亞洲的孩子更為多見,最小的兒童發病年齡是5歲。專家們認為,這與亞洲人的基因有關,也與亞洲孩子飲食中高脂肪高熱量的東西大大增加、戶外活動和鍛煉的機會大大減少、肥胖兒童不斷增多等有關。糖尿病也會給兒童帶來諸多並發症,如眼底的損害、腎髒的損害以及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智力發育不良等,因此必須高度重視。

  兒童糖尿病起病較急,常表現為多飲、多尿、多食、血尿、尿糖高,如未能及時治療,可因失明、尿毒症等多器官的合並症而致殘,甚至危及生命。當孩子發生不明原因的飲水量和進食量增多,出現消瘦和遺尿,或反復發生呼吸道及皮膚感染,甚至發生不明原因的抽搐、昏迷時,應高度警惕,及時到正規醫院醫治。

  預防糖尿病從小做起

  糖尿病是一種終生性疾病,對於兒童糖尿病的治療也需要終生性治療,通過綜合性的治療措施使病人達到最佳的“健康”狀態。具體來說,就是將病人的代謝水平控制在接近正常的限度,空腹血糖維持在6.7~7.8mmol/L(120~140mg/d1),餐後2小時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使患兒正常的生長發育得以保證,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和學習。如能堅持不懈,達到長期良好的血糖控制,不僅能有效地防止並發症,還可使某些已發生的並發症得以逆轉。  有關專家新近研究指出,在亞洲人體內有一種基因,它能使身體產生更多的熱量,這與人們過去的飲食習慣和食物消化是相平衡的。而現在人們的飲食習慣發生了變化,進入體內的熱量大大地增加了,超過了生理的負荷,不能將熱量完全分解,剩余熱量不斷增加,人體就發生了肥胖。久之,機體胰島素分泌能力逐漸下降,身體對胰島素就變成不敏感狀態,致使血糖升高,最後發生糖尿病。

  預防糖尿病應從小抓起,從小就應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預防兒童糖尿病應掌握三級預防的原則:一是無病早防,也就是說要提倡科學合理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均衡營養,適當地多吃些蔬菜水果,少吃高脂高糖的食品和飲料,防止發胖。加強運動,增強體質和抗病能力;二是對高危人群即有糖尿病家族史的肥胖兒童,注意定時進行血糖和尿糖的檢查;三是一旦發現血糖和尿糖異常的兒童,就要進行積極的綜合性治療,嚴防病情進一步發展和並發症的發生。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小兒血尿一定是腎結石?

家長要注意的是,在孩子在發生血尿的同時,要查看有沒有以下表現。伴隨不同表現而出現了小兒血尿,則孩子可能發生的病情也將是各不相同的。  1.嬰幼兒兒童血尿伴有耳聾、眼疾或其它部位的畸形,要考慮腎髒是否也有畸形。 

小兒肺炎的家庭護理措施

3歲以內的嬰幼兒在冬、春季節患肺炎較多,孩子得了肺炎應及時診治,重症肺炎必須住院治療,輕症肺炎可以在家進行治療和護理。  小兒肺炎的家庭護理措施:  1、高燒時,按醫生要求服用退燒藥,如體溫在38.5℃以上,每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