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常見疾病 >> 小兒呼吸科 >> 小兒感冒 >> 小兒感冒的用藥方法

小兒感冒的用藥方法

   小兒感冒是常見疾病,因此家長要學習一些疾病的用藥知識。如何選擇小兒的感冒用藥,成為家長迫切想解決的問題。小兒感冒的治療效果與正確用藥分不開,下面說說小兒感冒用藥知識。

  感冒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俗稱,各種細菌和病毒均可引起,但90%以上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小兒病毒感染後可以繼發細菌感染,近年支原體感染有增多的趨勢。

  我們這裡所說的普通感冒不同於流感,流感是由特定的流感病毒所引起,而且病情表現也重些,可在人群中出現流行,需積極采取防治措施。

  服用藥物是治療小兒感冒的一個重要措施。由於小兒的肝髒解毒功能和腎髒排洩功能不足,因此小兒用藥量要小,應根據體重或年齡計算用藥劑量或按說明服用。小兒對藥物的耐受性、反應性也和大人有所不同,一般嬰幼兒不用鎮咳藥及止瀉藥。給藥方法應根據年齡、疾病及病情選擇,如嬰兒口服藥只能用糖漿、沖劑、水劑等,年長兒可用片劑、藥丸,服藥時應避免嗆咳及誤吸入氣道,病情嚴重時常不能口服給藥而需要靜脈給藥。

  治鼻塞

  由於小寶寶鼻腔比大人短,沒有鼻毛,後鼻道狹窄,黏膜柔嫩,血管豐富,容易感染,感冒時鼻塞、噴嚏、流涕等症狀較為突出,可以因後鼻道堵塞而發生呼吸困難和吸吮困難,寶寶表現出哭吵煩躁,晚上睡眠質量也相當不好,嚴重者可以發生窒息,這時可以使用緩解感冒症狀的藥如艾暢等。

  退燒

  小兒感冒時常有發熱,要不要使用退熱藥及如何使用退熱藥?有的家長一看到小孩有發熱就特別緊張,其實不然,發熱代表小兒機體正在與細菌或病毒作斗爭,發熱的高低不代表病情嚴重程度,因此,對於低熱不必用退熱藥,當高熱(體溫≥39℃)則要使用退熱藥物,以防小兒“抽筋”即驚厥。一般使用對乙酰氨基酚(泰諾)和布洛芬(美林),不用阿司匹林,避免發生瑞氏綜合征,一般的退熱藥每服一次能維持6~8小時,一天用量最好不超過4次,總的用量不超過3~5天,如仍然發熱,要及時到醫院看病。當然,如果你的小孩曾經出現過高熱驚厥,這時使用退熱藥物的指征要適當放寬。

  抗病毒

  90%以上的感冒是病毒感染引起,使用一些抗病毒藥物有利於感冒的恢復。常用的有三氮唑核苷(病毒唑),具有廣譜的抗病毒作用,還可以使用一些中成藥如板藍根、雙黃連、清開靈等,使用時間為5天左右。

  抗菌

  抗生素濫用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現象,是引起很多藥物耐藥和小兒腸道菌群失調的重要因素,危害極大,因此要嚴格掌握抗生素的用藥指征,重視其毒副作用,證實為細菌感染,才使用抗生素。在使用抗生素前一定要明確小兒有無對某種藥物的過敏史,避免使用該種藥物。對於一般細菌感染尤其是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感染首選青霉素類藥物,因為這一類藥物的副作用相對小些,而且療效好,一般療程為5~7天。如果證實為支原體感染,則青霉素和頭孢菌素類藥物效果不好,應該選擇大環內酯類包括紅霉素、羅紅霉素、阿奇霉素藥物,而且療程也應長一些,約2~3周。

  有些藥物的毒副作用特別大,小兒是不能應用的,如氨基糖甙類(慶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對小兒的聽力和腎髒有損害,氯霉素可抑制造血功能,對小嬰兒可致“灰嬰綜合征”;喹諾酮類藥物(氟派酸、環丙沙星)可損害幼年動物軟骨發育,四環素可引起牙釉質發育不良。衛生部規定6歲以下兒童禁用氨基糖甙類抗生素,12歲以下兒童慎用喹諾酮類抗生素。抗生素使用時間過長時要注意腸道菌群的失調問題,可以加用微生態調節劑如媽咪愛或金雙歧等藥物來防治這類副作用。

  止瀉

  小兒感冒時可以出現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症狀,我們又稱為胃腸型感冒,輕症不要做特殊處理。但當大便次數較多時,要注意觀察小兒有無脫水症,如尿量減少、口干等,如有脫水,可在小兒喝的開水中加少許鹽或給予口服補液鹽,同時可以使用胃腸黏膜保護劑如思密達,但不能使用止瀉藥。

  排痰

  因為咳嗽有利於寶寶痰液的排出,故家長應鼓勵寶寶咳嗽,一般不用鎮咳藥。如咳喘較劇,影響睡眠,可給予止咳糖漿等藥。由於小寶寶自己不會咳痰或咳不出來,我們可以給予一些口服祛痰藥物如沐舒坦糖漿或蜜煉川貝糖漿來化痰,也可到醫院采用霧化吸入藥物的方法促使痰液排出。

  總之,感冒的症狀很多,有時候會將一些本質遮蓋。家長沒有把握時應該及時送醫治療。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小兒腦癱需要什麼檢查

 &nb

小兒感冒的三大誤區 慎入

  小兒感冒誤區   小兒感冒誤區一:有沉重鼻音就是感冒了?   小兒鼻塞尤其在幼兒,特別在一歲以下,常會聽到鼻子有呼噜聲,像是分泌物在其中隨呼吸穿梭,那便是鼻屎,當然也是痰的一種表現(呼吸道分泌物)。而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