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綜合症(nephrotic syndrome,NS)它不是一獨立性疾病,而是腎小球疾病中的一組臨床症候群。典型表現為大量蛋白尿(每日>3.5克/1.73平方米體表面積)、低白蛋白血症(血漿白蛋白<30克/升)、水腫伴或不伴有高脂血症診斷標准應為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大量蛋白尿是腎小球疾病的特征,在腎血管疾病或腎小管間質疾病中出現如此大量的蛋白尿較為少見。由於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腫都是大量蛋白尿的後果,因此,認為診斷的標准應以大量蛋白尿為主。
1)西醫治療
臨床症狀明顯時,應著重改善一般情況,采用對症支持療法,積極預防和治療感染。一般情況好轉後,再加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劑消除蛋白尿,鞏固療效,避免復發。
1.一般治療
尿少而水腫明顯的病人應臥床休息。注意保暖,防止和控制感染。進低鹽飲食,每天攝取食鹽2--3克(35.5mEq的鈉),適當控制飲水量。關於腎病綜合症時蛋白質的攝入量問題很復雜,80年代以後認為,攝入大量高蛋白飲食,可引起腎小球高灌注,而導致腎小球硬化,因此,腎病綜合症腎功能正常者,可以高蛋白飲食;若慢性腎病綜合症腎功能不良者,則宜優質低蛋白飲食。(高蛋白飲食指1.5克/公斤體重/日,低蛋白飲食為<0.75克公斤體重/日)。
2.利尿消腫
低白蛋白血症是本病水腫的主要原因,鹽入量、勞動量等亦有影響。通過休息和低鹽飲食,水腫可能稍輕。對嚴重水腫者,需用利尿藥。
① 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可輸入新鮮血漿、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因大量輸入白蛋白可增加腎小管的回吸收功能,而加重腎小管的損害,故不宜長期大量使用白蛋白。
② 抑制電解質,主要是鈉、氯、鉀離子在腎小管的回吸收、如噻嗪類利尿藥,常用的有雙氫克尿噻25--50毫克/次,每日2--3次。對多數患者有利尿作用。速尿等強利尿藥口服、肌注或靜脈注射。
③ 抗醛固酮類藥物,如安體舒通、氨苯喋啶等,多與噻嗪類合用,可以加強利尿效果。
3.特殊治療是指消除蛋白尿、鞏固療效、防止復發的治療措施。
① 皮質醇類激素,激素治療腎病綜合症的作用機理目前尚很不清楚,一般認為與其免疫抑制作用及抗炎作用有關。臨床上多選強的松30--60毫克/日,晨起頓服,持續用藥8--12周,然後減量,但撤減宜慢每2--3周撤減原劑量的10%。關鍵是在撤減至15毫克/日時要十分慎重,撤減至5--15毫克/日時維持半年左右。一般多在20毫克/日時改為隔日:次,但大劑量期間不宜隔日服。 肝功能不良者可改用強的松龍,有些患者可用地塞米松,但因副作用大不宜常用。
② 細胞毒類免疫抑制劑:這類藥物治療腎病綜合症的作用機理尚不完全清楚。
A. 目前公認的是首選環磷酰胺:100--150毫克/日,分2--3口服;也可用環磷酰胺沖擊治療,每次400毫克,靜脈點滴,每周2次。總量為6--8克。
B. 鹽酸氮芥:第1次用1毫克,以後隔日1次,每次遞增1毫克--每次5毫克後,不再增加,並改為每周用藥2--3次,療程的累積總量為1.5--2毫克/公斤體重。
C. 非固醇類消炎藥:水楊酸類藥物、消炎痛、布洛芬等均有降低尿蛋白的作用,特別是與皮質激素合用時,對腎病綜合症消蛋白尿有一定療效。因這類藥療效不穩定,所以應慎用。
4.引起NS的根底疾病的治療:
由於有些NS的根底疾病對免疫抑制治療療效不佳,會持續地從尿中丟失大量蛋白,對於這些病人除對症治療外,可運用中醫藥治療,有一定的療效。
2)中醫治療
1. 辨證治療
① 脾腎陽虛:
症候:症見一身皆腫,小便不利,身瞤動,惡寒無汗,四肢清冷,甚則沉重疼痛,舌質淡,舌體胖大,苔薄白脈沉緊。
分析:脾腎陽虛,水濕不化,開阖失司,水液不能正常運行而停於體內,溢於肌膚,故見水腫、小便不利;脾腎陽虛,水濕內動,故見身瞤動;脾腎陽虛,陽氣不能達於肌膚四 肢,故見惡寒無汗,四肢清冷,舌質淡,體胖大。苔薄白、脈沉緊,均為脾腎陽虛,水濕內阻之象。
治法:溫補脾腎,通陽利水。
方藥:真武湯合五皮飲加減。
取制附片、肉桂、茯苓、澤瀉、白術、大腹皮、桑白皮、生姜皮、白芍、陳皮等。真武湯為溫陽利水的代表方,方中制附片大辛大熱,溫腎壯陽,化氣行水為主;水制在脾,故又配伍茯苓、白術健脾滲利為輔;配以白芍疏肝止痛,養陰利水,且能緩和附子之辛燥。五皮飲可健運脾氣,以御水邪之泛濫,還有宣降調理中氣、疏通水道之功,使水有去路。兩者共奏溫補脾腎,通陽利水之功。為增加利水消腫之功,可加牛膝、車前子、防己,一則活血利水,二則引水濕從下而去。若水腫重者,還可合用己椒苈黃丸,辛宣苦洩,導水從小便而去,攻堅決壅,逐水從大便而去,前後分消,以除水濕。
② 肝腎陰虛:
症候:素禀陽盛的患者,面部及下肢皆腫,伴見口渴欲飲,口苦納呆,大便干結,手足心熱,舌質偏紅,苔薄自,脈見細數或弦細。
分析:由於素禀陽盛或過用激素及中藥溫補,導致肝腎陰虛,影響水液代謝,致水濕內停,溢於肌膚,故可見面部及下肢浮腫;肝腎陰虛,易生內熱,加之水濕內停,濕熱相合,產生濕熱,故見口渴欲飲,口苦納呆等證。其余舌脈均為肝腎陰虛之象。
治法:滋補肝腎,育陰利水。
方藥:知柏地黃湯加減
用知母、黃柏、生地、丹皮、山萸肉、山藥、茯苓、澤瀉、車前子、牛膝等。方中知母、黃柏堅腎清火,兼清濕熱;生地、山萸肉以滋補肝腎;配以丹皮清瀉肝火,使水足火平,山藥健脾益陰、茯苓、澤瀉淡滲利濕;佐以牛膝、車前子活血利水。諸藥合用、補瀉結合,補中有瀉,寓瀉於補,補陰為主,陰與陽濟,能制虛火,則諸症自除。若濕熱盛者,可合用五味消毒飲以清熱解毒,挾瘀者合當歸芍藥散加減。
③ 氣陰兩虛:
症候:全身浮腫,下肢尤甚,伴神疲短氣、腹脹納差,手足心熱,口咽干燥,腰酸腰痛, 頭暈頭痛,口渴喜飲,舌質淡紅有齒痕,苔薄,脈沉細或弦細。
分析:本證多由脾腎氣虛或肝腎陰虛日久,氣損及陰,陰損及氣發展而來;氣虛不能化水,陰虛不能化氣,均可致水濕內停而引起水腫、神疲乏力,腹脹納差,均為氣虛所致;手足心熱,口咽干燥多為陰虛所為;其余脈證多為氣陰兩虛所致。
![]() |
使用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
栽花的人,懂得栽花方法,才能把花栽好;養蜂的人,要懂得養蜂方法,才能把蜂養好。同樣,教育孩子,先要懂得科學的教育方法,才能夠把孩子教育好。父母是否掌握了科學的教育方法,將直接決定孩子教育的成敗。 &mdash |
![]() |
父母常常忽視的感冒原因
加強體質,注意營養,不到公共場所,注意與感冒病人隔離等措施都是大家熟悉的。常見的卻易被父母忽視的原因是那些沒有寫在書本上的。如果從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上多加注意,還是可以避免的。 小兒感冒病因:父母常常忽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