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病名
嘔吐,便血。
定義及釋義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是由於多種引起腸粘膜損害,使之缺血、缺氧的因素,導致小腸、結腸發生彌漫性或局部壞死的一種疾病。
病 因
西醫病因
本病的病因:①腸道供血不足,如新生兒窒息、肺透明膜病、臍動脈插管、紅細胞增多症、低血壓、休克等;②飲食因素,如高滲乳汁或高滲藥物溶液可損傷腸粘膜,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有利於細菌生長和碳水化合物發酵產生氫氣;③細菌感染,如大腸桿菌、克雷白桿菌、綠膿桿菌、沙門氏菌、梭狀芽胞桿菌等過度繁殖,侵入腸粘膜造成損傷,或引起敗血症及感染中毒性休克加重腸道損傷。
病機探微
中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生是由於正氣內虛,感受熱邪所致。熱毒內蘊,下移大腸,灼傷陰絡,致血不循經,妄動妄行,胃腸功能障礙,血從大便而下。熱邪耗傷津血,血少津枯,影響血的運行,血阻脈絡而成瘀血。病久氣血乏源,而見氣虛之證。本病病位在腸,與脾胃有關。
診 斷
中醫診斷
辨 證:
本病初以邪實為主,病久氣血虧虛,病情輕重懸殊,進展迅速,臨證首先應辨別虛實。恨據其不同的臨床表現,常將其分為以下兩種證候類型。
1.熱毒蘊結
主證:腹瀉,便血,發熱,腹脹,腹痛,嘔吐,精神萎靡,面色蒼白,舌質紅或暗紫,舌苔黃膩。
分析:本證多由邪熱蘊於大腸,熱傷血絡而致。熱蘊於內,故見發熱。熱傷陰絡,血不循經,故見便血。胃腸濕熱,運化失常,故見腹瀉,腹脹等症。血溢脈外而成瘀血,瘀血阻滯而見腹痛等血瘀之象。
2.氣血虧虛
主證:為本病恢復期,上述臨床表現明顯緩解,見面色huang白,倦怠乏力,腹脹,唇舌色淡,苔薄白,脈細數,指紋沉穩色淡。
![]() |
如何改善小兒便秘?
柏仁芝麻粥 材料:柏子仁10克,芝麻15克,大米50克。 做法:將芝麻炒香研末備用,先將柏仁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為稀粥,待熟時調入芝麻,再煮一二 |
![]() |
小兒腹瀉的有效預防措施
小兒腹瀉疾病是相當普遍的一種疾病了,相當多的兒童出現了腹瀉的症狀,因此給患兒帶來了痛苦,媽媽們應當在孩子的發育時期進行腹瀉的預防工作才行,接下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小兒腹瀉的有效預防辦法會是什麼呢,帶寶媽們來認識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