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喝著奶入睡
無論是母乳喂養還是奶粉喂養,很多寶寶都有喝著奶入睡的壞習慣,媽媽們也發現喂奶是哄寶寶睡覺的利器,但這種方式就會容易引起寶寶長蛀牙。
寶寶喝完奶就睡著了,這時奶液流出浸泡在上前牙周圍,這些液體從而就會產酸細菌提供了最佳的培養基。液體中的碳水化合物會被細菌分解產酸,侵蝕牙齒,使牙齒脫礦溶解,最終形成齲齒。睡眠時,唾液分泌減少,所以無法馬上將口腔內的奶液及時稀釋掉,口腔的自潔作用會大大減弱。此外,延長奶瓶喂養,甚至延長到3歲以上,會使寶寶患齲齒的幾率提高。建議家長在孩子10個月時,開始鍛煉孩子使用杯子,最晚到1歲,就一定要停止奶瓶喂養,讓他習慣用杯子喝水和喝奶。
2、過度使用安撫奶嘴
適當使用安撫奶嘴是很好的,因為安撫奶嘴可促使寶寶用鼻呼吸,戒掉口呼吸的壞習慣,防止外在的病毒和病原菌從口腔侵入體內,同時這也可以也是最主要的還能起到安撫寶寶的作用。但專家表示,最好在寶寶10個月以後就停止使用安撫奶嘴。第一,安撫奶嘴不太容易做到及時清洗,經常裸露在外面,上面容易聚集細菌,細菌又會通過孩子的吸吮進入口腔。第二,經常吸吮安撫奶嘴有可能會導致孩子的上前牙前突,形成開(牙合)。另外,國外有研究表明,吸吮的安撫奶嘴還會導致中耳炎。
3、不按時添加輔食
現在很多的媽媽都堅持純母乳喂養,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媽媽錯誤地以為純母乳喂養時間越長越好,如果不按時給寶寶添加輔食,就會影響寶寶的咀嚼功能和長牙。一方面,寶寶在6個月以內的純母乳喂養最佳,但6個月以後,母乳中的營養成分不可以完全滿足孩子的寶寶的需要。另一方面,寶寶6個月以後開始出牙的時候,應該通過添加換乳食品的方法對他們的咀嚼能力進行訓練。咀嚼對寶寶牙颌骨的發育是一種良性刺激,還能進行營養的全面補充。寶寶吃母乳的次數會比較多,尤其是夜間喂養頻繁,所以頻繁夜奶也是導致嬰幼兒早期齲齒發生的主要原因。
4、過早讓寶寶自己拿奶瓶喝奶
有的家長為了訓練孩子,在寶寶幾個月時就讓他獨自的拿著奶瓶喝奶。但孩子還小,喝奶時基本上都是躺著的,而且他們手腕部的力量很小,即使不松手,奶瓶的部分重量依然會壓在孩子的上嘴唇及上颌部位。經常如此,孩子就會用牙齒反咬(牙合)的情況,就是俗稱的“地包天”。因為上唇下方就是孩子非常嬌嫩的上颌牙床骨,它經常受到奶瓶的壓力會影響發育,使其不可以正常向前(唇的方向)生長。上颌骨凸度生長不足,不僅影響面型的美觀,反咬(牙合)還會對關節產生不良影響,為成年的颞下颌關節疾病埋下隱患。
![]() |
寶寶腸子打結應該如何急救
一位叫小明的孩子,剛一歲半,長得胖胖的。兩天前突然一改往常不停地哭鬧,還捂著肚子嚷“肚子痛”,吃進去的東西全吐出來了。父母急忙帶著他來醫院看病。做b超發現,他的一節小腸居然套進了大腸裡面 |
![]() |
夜盲症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1、先天性的夜盲:是先天遺傳性的眼病,像是視網膜的色素的變性,桿狀的細胞發育的不良,失去了合成的視紫紅質的功能,所以在發生了夜盲。研究了已發現的導致這種夜盲症的變異的基因,目前還是沒有很好的方法來治療的。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