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醬油並不低鹽
醬油的營養不值得期待,它唯一價值就是調味。如果非要考慮它對健康的影響,其中的鹽就是最值得關注的因素——高鹽不利於健康,它被認為是高血壓直接的風險因素。醫學推薦每天的鈉攝入量不超過2.4克,對應的食鹽攝入量是6克,而中國人平均每天的食鹽攝入量能達到10克。
雖然目前市場上的兒童醬油號稱“低鹽淡口”,但是據媒體的調查報道,兒童醬油中的鈉含量並不比一般醬油低。即使是“低鈉醬油”,鈉含量是普通醬油的一半,依然還是很可觀。至於“淡口”,且不討論是真是假,如果味道淡了,要達到同樣的調味效果就需要加得更多,最後攝入的鹽量依然相當不少。
最重要的是,兒童飲食完全不需要額外再用醬油來調味。正常飲食中含有的鈉,已經足夠滿足兒童的生理需求,任何外加的鹽都是多余的。人的口味有適應性,通過調味來“增加兒童食欲”,就會讓他們對調味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口味越來越“重”。小時候越“重口”,長大之後就越難以控制鹽的需求量,高血壓風險也就越高。
兒童醬油並不營養
醬油是食鹽或者鈉的重要來源。一般醬油中的鈉含量在6%左右——如果每天吃一勺醬油約15克,攝入的鈉就相當於成人每天控制攝入量的40%了。
就算是標榜"低鹽低鈉"的兒童醬油,鈉含量是普通醬油的一半,其含量還是不容小觑。正常飲食中含有的鈉,已經足夠滿足兒童的生理需求,任何外加的鹽都是多余。
低鹽更多是一種概念營銷。此外,醬油中含有的蛋白質和氨基酸對營養的貢獻完全可以忽略。不管兒童醬油怎麼“精心研制”,“補充營養”很難實現。
兒童醬油即使含鹽量少、營養成分高,也應慎食。因為兒童尤其是幼小的兒童,其發育尚未完全,髒器很嬌弱,而醬油等調味品所含的鈉會造成腎髒負擔。嬰幼兒的味覺也正處於發育過程中,對外來調味品的刺激比較敏感,加醬油、鹽等調味品易造成嬰兒口味重,挑食、厭食。兒童飲食應以清淡為主。
延伸:媽媽們還應關注的含鹽調味品
1歲內寶寶食物中不適宜添加鹽或相關調味品。對於學齡前兒童,每日吃鹽量不可以超過2克。此外,媽媽還要關注那些無時不在的"隱形鹽":鹹菜、鹹魚和臘肉,就連菠菜、深綠色蔬菜中都含有鹽。為避免孩子攝入過多的鹽分,媽咪要拒絕給寶寶食用那些含鹽多的食物,對於含鹽的天然蔬菜,烹饪時媽咪可以不加鹽。至於醬油、雞精、味精等調味品,則建議少放或者不放,讓孩子的食物盡量低鹽。
醬油畢竟只是調味品,兒童醬油中的氨基酸多少對孩子健康也起不到決定作用。正在長身體的孩子,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魚肉類、蛋類和水果,均衡營養,這樣更有利於保障他們健康成長。
![]() |
尿床、多動症對孩子的危害
尿床、多動症是兒童的常見病、多發病。如不早治,會對心身健康和成長發展還來嚴重危害,亟須引起家長高度重視。 所謂遺尿症,是指兒童3歲後在睡眠中仍不能醒來自己排尿,俗稱尿床。傳統醫學認為,主要原因為脾胃虛弱,功能 |
![]() |
寶寶窒息的急救有哪一些
發生原因 常見寶寶窒息的情況有兩種,一種是吃到固體食物,另一種則是嗆到。如寶寶會因為在喝奶時忽然改變動作或是寶寶溢奶、嘔吐時嗆到,此時便有可能產生窒息。還有就是寶寶睡覺時姿勢不對,或是床上用具過於多、柔軟,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