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屈從的只是自己的恐懼
人為了保護自己免受傷害,都會本能地屈服與自己的恐懼。而且小孩子往往認為想象中的形象和真實看到的形象一樣,都是“真的”,再加之“大人權威”,寶寶難以辨別他們是否說真話,所以認為“大灰狼”“拐子佬”等等都是真實的存在。所以孩子屈從的不是大人的意願,而是自己心頭的恐懼。
2、“嚇大”的孩子容易有心理障礙
孩子一旦被恐嚇、被威脅,內心會充滿憤怒,會有一種反抗的欲望,即使暫時懾服於恐嚇者的威壓,也只會被動地服從,不會主動、愉快地完成指令,更不可能創造性地把事情做好。專家還稱,孩子常被恐懼感占住心靈,精神容易受創傷,有的孩子長大後則會表現出膽小怕事、懦弱無能、缺乏獨立性,嚴重者甚至患上精神官能症,影響孩子心理的正常發展。
3、因恐嚇造成恐懼心理怎麼辦
恐嚇對那些2歲左右的孩子是奏效的,如果父母慣常使用這種方式來讓孩子聽話,孩子很容易得恐懼感。如果你已經察覺到孩子確實在懼怕什麼,你應該多細心觀察他害怕什麼,並設法去克服他的緊張情緒,從心理上消除他的恐懼感。
4、不靠“恐嚇”還能怎麼做
父母的眼神制止法。如果父母在日常已經建立一套教育原則並貫徹始終遵守,建立了父母的“權威”,那麼管教不聽話孩子對於你來說是一件輕松的事。孩子對於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早有認識,當孩子不聽話,做出違反協議的行為,你的一個眼神就能讓他停下來。這種辦法是需要父母事前和孩子約法三章,並且需要達到“心意合一”的默契。
說道理,擺立場。孩子頑皮不聽話,你可以明確表明你的態度“媽媽不喜歡你這樣做”,然後跟他說道理。孩子在你的話語中讀到不可這樣做的堅決,自然會乖乖收斂。如果父母在以後處理類似問題的時候能夠堅持同樣的方法,孩子就會明白自己的無理取鬧是沒有用處的。
采用“冷處理”方法。暫時不去理會孩子的無理要求,收回你對他的關注,讓孩子在冷對待中反省自己的行為。孩子很在乎與父母親之間感情的聯系,如果他意識到自己的無理取鬧是不受歡迎的,他會停止這樣做。當然,在“冷處理”過後,父母還需耐心跟孩子講道理,這樣才能促使他認識自己的行為,明白大人對他行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