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兒童心理 >> 用“嚇唬”來管教孩子 易形成兒童恐怖症

用“嚇唬”來管教孩子 易形成兒童恐怖症

    五歲的小東在小姨的陪同下來看心理醫生,要求做一個智力測驗,看他大腦是不是出了問題。因為他不僅平時膽子小、孤僻、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不好,而且最近還特別怕“鬼”,夜裡不敢一個人睡,白天不敢一個人待著,剛好幼兒園又放假了,就一天到晚都跟著她。

  用“嚇唬”來管教孩子 易形成兒童恐怖症     詳細檢查後,確定孩子智力正常,也沒發現有其他的精神症狀,診斷為兒童恐怖症。     原來在小東兩歲多時,他父母就常年外出做生意,至今小東一直寄養在外婆家,主要由小姨照看。小姨一家都喜歡看鬼片,閒下沒事也愛講鬼故事。每當此時,小東就特別地乖,躲到小姨懷裡不敢做聲。為了使他聽話,大人就常常用鬼來嚇他。一提到鬼小東就老實了,夜裡睡覺也要蒙著被子睡。一個多月前,他又發了一次高燒,迷迷糊糊地尖聲怪叫,說看到很多鬼,燒退後就變得特別地怕鬼。     很明顯,小東的怕是家裡人利用他怕鬼的心理,經常用鬼嚇唬他造成的。鬼事實上是不存在的東西。但對一個兩歲多的小孩而言,父母不在身邊,本來就缺乏安全感,還常常被故意用鬼來嚇唬管教,結果鬼就植入了他的心中,鬼故事聽得越多就越怕,最後在高燒的作用下,出現了以鬼為主要內容的恐怖性谵妄,誘發了恐怖症。     在臨床上,像小東這種因為父母和親人用“嚇唬”來管教孩子,致使孩子形成“兒童恐怖症”的病例並非罕見。如有個兩歲的孩子,時常在夜間哭鬧,媽媽為了使她安靜下來,用了很多招數,最後一招終於靈驗了——“外面有大老虎,它聽見小孩哭就進來吃小孩”,孩子嚇得蒙住頭,強忍著哭泣入睡了。媽媽得知了孩子怕老虎的秘密,於是經常用此嚇孩子。孩子到了四歲,後來不僅怕老虎,而且怕大灰狼、狐狸、狗等動物,當看電視、電影或家長偶爾提到這些詞,她就緊緊抱頭,面色蒼白,大聲呼叫“我怕”。後來,症狀越來越重,晚上盡管無人提起,她仍然用被子蒙住頭喊怕,說閉上眼就有老虎在眼前。由於孩子常常做惡夢和驚叫,家長不得不求助於心理醫生,最後,醫生給孩子診斷為兒童恐怖症。     安全感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幼兒由於在心智和體力上都不具備保護自己的能力,所以,常常有很強的不安全感,如怕黑、怕鬼、怕某些動物等。這本屬正常現象,一般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消失。但如果教養不當,就很容易變成病態的“怕”。如有不少的家長,為了使孩子聽話好管,在孩子哭鬧、不聽話時,孩子怕什麼就用什麼來恐嚇孩子。害怕的孩子自然被嚇得不敢出聲,家長也得到了安靜,可他們沒有想到,這樣做很容易使孩子從正常的“怕”變成病態的“怕”。這是因為,幼兒剛剛萌發想像能力,雖然其想像力水平很低,內容很貧乏,但是孩子喜歡把許多東西誇大。所以,當父母或大人使用恐嚇的辦法哄孩子時,孩子常常在想像中加以誇大,因此會引起很大的驚恐,反復強化則易導致心理異常。事實上,這種嚇孩子的方法,不僅會導致兒童恐怖症,而且還會終身影響孩子。很多成人產生心理問題,追究原因都會牽涉到童年時期的某些恐怖經歷。因而筆者提醒年輕媽媽,在孩子哭鬧不好管時,不要用恐嚇,而應用科學文明的方法管教孩子。     首先,要從孩子的角度理解他們的言行,非常難受地哭,媽媽就應該多抱抱他,讓孩子在病痛時感到有媽媽陪著,就不會太難受了;如果寶寶是在睡覺時哭,媽媽可以放點輕柔的搖籃曲,使他安靜下來;如果寶寶是毫無理由地哭,媽媽可以轉移他的注意力:寶寶乖,聽聽流水的聲音,今天這朵花為什麼開花了?如果寶寶是在公共場合哭鬧,媽媽可以跟他講道理,與不哭鬧的小朋友進行比較,適當給寶寶買一些他心儀已久的東西(此招不宜慣用);如果寶寶是為了不能出去玩而哭,媽媽可以帶他出去,滿足他的要求;媽媽還可以把寶寶的哭聲用錄音機錄下來,或者用攝像機把哭相錄下來,他看到或聽到自己哭時,可能哭聲就會立即止住;還有一招,實在沒辦法時,媽媽可以陪著寶寶一起“哭”。切不可說“再哭打死你,再哭媽媽不要你了”,或大聲說“別哭了!再哭把你賣掉!再哭把你扔到垃圾桶裡!再哭今晚不讓你吃飯!再哭讓大老虎吃掉你”等威脅恐嚇的語言。   用“嚇唬”來管教孩子 易形成兒童恐怖症     其次,怕與逃避危險是人的天性,即使父母並非有意恐嚇孩子,孩子們也會從生活環境中習得“怕”與逃避的行為方式,因而,當孩子出現“怕”的概念與行為時,父母要從孩子的角度理解他們的怕,承認他們的怕,並認真聽他們傾訴他們的怕,切不可嘲笑他們的怕和利用他們的怕來管教他們。因為父母是他們最親近、最信任的人,如果最親近、最信任的人都要利用他們的“怕”來整治他們,他們還能信任誰呢?失去了對人的信任,會更加重他們的不安全感,心中“怕”的陰影也就越來越深刻。因而,面對孩子的“怕”,父母要有意識地從小培養孩子形成一種健康的行為模式。當孩子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打擊和挫折時,要讓孩子盡快回到那個處境中去解決問題,而不是逃避問題。如孩子害怕去某個地方,或害怕某種動物時,不是教孩子躲避,而是應該帶孩子去逐漸接觸或接近怕的事物,讓孩子及時消除心理上的情緒,讓他們感受到所怕的事物沒有危險,從而培養孩子形成面對困難不回避、不拖延,及時解決困難的性格和能力。否則,如果讓孩子逃離恐怖處境的話,他會對當時的情境進行幻想性的誇大和歪曲,反復逃避就會因一再強化而固定下來,形成懦弱、逃避現實、畏縮不前等不健全的人格,容易使幼年時期的怕延續到成年而贻患終身。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小兒缺鈣引起佝偻病

  嬰幼兒因為生長速

媽媽太強勢不利於孩子成長

有的家庭裡媽媽非常強勢。幾乎家裡的大事小事都是媽媽一個人說了算,經常當著孩子指責父親,貶低父親的形象,這不好,那不對。為孩子教育夫妻發生爭吵,並且否定父親的方法,父親對孩子教育不插手了。媽媽說什麼是什麼。  孩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