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寶寶要不要穿襪子,很多新手媽媽都存在疑問。對於幾個月的寶寶來說,有的擔心穿了會捂出汗,有的則擔心腳底會著涼,事實上是怎樣的呢?
1、
穿不穿,室溫很重要
對於不會走路的寶寶來說,體溫調節功能的發育尚沒有成熟,產生熱量的能力較小,而散熱能力則較大,加上體表面積相對較大,更容易散熱。當環境溫度略低時,摸摸小腳覺得涼涼的,如果給嬰兒穿上襪子,可以起一定的保暖作用,從而避免著涼,孩子也會覺得舒服。所以,建議家裡的空調最好保持在26℃~28℃。溫度過低,寶寶又光著腳的話,可能會導致寶寶著涼、拉肚子。而帶寶寶出門散步時,就應該給他穿上襪子了,因為當起風或陰天時,寶寶較容易著涼。

2、
穿鞋不穿襪?No!
寶寶可以只穿襪子不穿鞋,卻萬萬不可反過來。除了小腳丫要保溫外,部分童鞋的材質和工藝可能會受有害化學物質污染,而襪子的主要用料是較為親膚的棉。鞋子直接接觸寶寶幼嫩的皮膚和排毒功能尚不完善的機體,寶寶不穿襪子就失去了一層有效保護,尤其是穿露趾涼鞋時很容易造成腳傷。同時,不穿襪子也會使寶寶柔嫩的腳部肌膚變得干燥粗糙,甚至形成腳墊。
總結:穿or不穿,求穩不求變
關於夏天是否需要給孩子穿襪子,其實並沒有一定的要求,應該與各家各媽的生活習慣有關。對嬰幼兒來說,最怕環境和護理上的"大"變化,所以最忌諱的是:一會穿襪子,一會脫襪子。媽媽們保持相對穩定的護理方式,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變化,可以降低孩子生病的機會噢~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絡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