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小聽睡前故事成績好
美國兒科學會兒童早期教育委員會主席、西雅圖兒科專家丹尼特·格拉斯伊博士表示,學前兒童聽家長讀睡前故事,直接影響到孩子上幼兒園後的學習表現以及上學後的學習成績。美國兒科學會新指南建議,對嬰兒而言,識字可以從襁褓開始。押韻的打油詩(或兒歌)、玩耍嬉戲、談話唱歌都適合兒童早期詞匯量的擴大和溝通技巧的培養。
教你5個秘訣講好睡前故事

1.要有感情
為孩子講睡前故事,要用感情來表現氣氛,而且要輕柔甜美。講故事之前,最好先了解故事的主題和內容,如果自己先念一遍,掌握每一個角色的個性和故事情節,那麼講起來一定很自然生動。
2.聲音豐富
講故事時適度變化一下您的聲音,聽起來一定更加生動。例如火車的“嗚嗚”聲或汽車的“嘟嘟”聲,小狗“汪汪叫”和小貓“喵喵叫”,您都可以用不同的擬聲發音來表現這些聲音,而不是呆板地念出字來;同樣地,爸爸的聲音和奶奶的聲音也應該不一樣。如果家長能夠充分表現愉快、憤怒、失望、難過等情緒,睡前故事就會和廣播劇一樣精彩。
3.有意重復
孩子學會講一個故事,要經過聆聽、理解、記憶、復述四個階段。當孩子重復聽同一個故事時,能在重復啟動的故事形象中產生愉快感,增加興趣並檢驗自己的記憶和實現自己的期望。對於2-3歲的孩子,不妨選擇十幾個故事反復給他講,也可以讓他跟著父母一起講,讓他反復模仿,加深記憶。時間長了,他聽熟了,理解了,就記住了,慢慢地就能自己講了。
4.適當改編
可以適度將故事情節改編,孩子的吸收能力和興趣都不同,爸爸媽媽可以試著了解孩子的能力范圍,然後小幅度變動故事內容。例如有些外國故事的主角名字洋味十足,不妨改成鄰家小孩的名字,孩子聽起來會更親切。
5.耐心啟發
給孩子講故事要有耐心,要穿插著向孩子提出啟發性的問題,答對了及時表揚,答錯了要耐心解答,下一次講故事的時候再讓他答一次。當然,問題的難度要伴隨著孩子的成長,循序漸進。一開始,問題可以簡單些,如“兔寶寶在猴子阿姨家吃了些什麼”之類,以調動孩子的思維,讓孩子養成邊聽故事邊思考的好習慣。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絡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