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媽媽應該正確看待寶寶尿床的行為,並想辦法幫寶寶找出原因克服尿床的壞習慣,而不是在寶寶尿床後,一味地埋怨和指責寶寶。要知道責怪寶寶不但不會讓寶寶從此不尿床,還會增加寶寶的心理負擔,對排便訓練也會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礙。
尿床後媽媽不該做的事
當發現寶寶有尿床的情況之後,傳統媽媽經常做而又是最錯誤的做法就是責罵或者不斷給寶寶把尿,直到尿干淨為止才睡覺。這些極端的做法,你有中槍了麼?
1、一尿床就責罵
當寶寶尿床後,如果媽媽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責罵寶寶,像小明媽那樣,很凶的責罵小明:“怎麼又尿床了?要尿尿不懂得上廁所嗎?把床單弄濕了怎麼睡?”。小明之後尿床了都很害怕會被罵,還曾偷偷把尿濕的床單藏起來。
其實當寶寶尿床後,一味知道責罵他們。除了給寶寶增加心理負擔之外,還能帶給寶寶什麼呢?難道責罵一下寶寶就能幫助減少尿床嗎?毫無疑問這是不可能的。要知道,尿床這件事,對於每個寶寶來說都是無可避免的。這是成長中的必然,不會因為媽媽的責罵而省略。
2、馬上進行排尿訓練
有些媽媽就是擔心寶寶會經常尿床,要經常換洗床單,於是就早早地給寶寶進行排尿的訓練,殊不知這樣做卻會有反效果。
浩浩媽表示,她想讓浩浩形成良好的排尿習慣,在浩浩才幾個月的時候就開始刻意地進行排尿訓練了。後來浩浩不僅沒有養成良好的尿尿習慣反而經常尿床。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是因為這麼月齡小的寶寶對認知和語言理解能力尚不成熟,不能承受復雜的排尿訓練,如果媽媽們刻意去做,反而會讓寶寶因為排尿紊亂而尿床。
3、讓寶寶長時間坐便盆
也有些媽媽想訓練寶寶自己要尿尿就會找便盆,於是經常讓寶寶坐在便盆上,邊玩邊撒尿,認為這樣寶寶就想尿尿就會聯想到便盆。但如果這樣做的話,有時候寶寶只是坐在便盆上玩,並沒有用心尿尿,反而更不容易讓寶寶把排尿與坐便盆聯系起來,形成條件反射。
4、刻意起夜把尿
更有些媽媽擔心寶寶會尿床,在晚上會刻意反復叫醒寶寶,讓寶寶尿尿,即便寶寶不想尿,媽媽還是偏要叫寶寶尿,這是多麼讓寶寶感到厭煩的事,而且也會影響寶寶的睡眠質量。如果不管寶寶的哭鬧、掙扎,一定要他尿完了才能離開便盆,這反而會讓寶寶對尿尿這件事產生緊張和恐懼心理。
![]() |
幼兒濕疹 哪一些療效好的食療方法
幼兒濕疹是一種常見的嬰兒過敏性皮膚病,嬰兒患有濕疹,應該避免穿戴會對皮膚產生刺激的衣物,遠離容易導致過敏的食物,而且還要防止寶寶自我抓傷。此外喂奶的媽媽也要分外的注意自己日常食用的食物,避免一個不慎給寶寶的病情 |
![]() |
這個小姑娘是這麼學會洗碗的……
前兩天我見到剛高考完的小霞,她最近終於學會了洗碗,我知道她媽媽一直想讓她做這件事,但她總不情願,所以每次都半途而廢。她媽媽也評價她為“做事馬虎,能交差就行了”。可現在不一樣了,廚房收拾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