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育兒新知 >> 秋天來了,保護寶寶遠離“媽怕冷”

秋天來了,保護寶寶遠離“媽怕冷”

  寶寶穿的過多容易引發的健康問題

  1、捂熱綜合症

  寶寶的身體被厚厚的衣服限制,產生的熱量無法及時散發,衣服裡的溫度就會越來越高,寶寶年紀小、表達能力差,長久的高溫會導致寶寶高熱、脫水、缺氧、昏迷,甚至呼吸、循環系統衰竭。這是很有“中國特色”的病,多見於新生兒和嬰兒,有些寶寶搶救過來了,卻留下了無法治愈的腦損傷。

  2、更易感冒、發燒

  寶寶穿得太多,容易出汗,若出汗後,家長們沒及時發現,增減衣物,冷風一吹,反而更容易受涼。而發熱之後的捂汗行為更加危險,熱量無法散發可能導致體溫持續上升,甚至達到42℃以上,短時間內大量的出汗還可能導致孩子脫水、休克。

秋天來了,保護寶寶遠離“媽怕冷”

  3、可引發皮膚病

  孩子的新陳代謝本來就比較旺盛,過多的衣服也讓他們更容易出汗,這樣一來,痱子、毛囊炎、濕疹、膿疱疹等皮膚疾病也更容易找上門來。

  4、影響生長發育

  過度的保暖,把寶寶層層包裹起來,會使寶寶行動不便,運動能力受到很大限制,最終可能會導致運動遲緩。有個疾病叫發育性髋關節脫位,在北方地區發病率明顯高於南方,就可能與北方的孩子穿衣服多,下肢長久固定在不恰當的體位有關。

  寶寶穿多少合適:

  1、由於1歲以內的寶寶體表面積相對較大,散熱多,但身體產熱能力不足,所以,寒冷天氣外出時還是應該多穿些,可按照“比大人多一件”的標准穿衣。

秋天來了,保護寶寶遠離“媽怕冷”

  2、三歲以上的寶寶都會自我表達冷暖,只要孩子不覺得冷就沒必要多穿。可以和成人穿一樣多,甚至稍微少一些,因為他們會經常活動,而且適當鍛煉御寒能力可增強體質,不易生病,老話說的春捂秋凍就是這個道理。

  寶寶穿衣實用小妙招:

  1、判斷寶寶衣量是否合適的標准

  因為寶寶的心髒較小,搏動力量較弱,搏動出的血量較少,達到四肢末梢的血也較少,所以局部摸起來會偏涼,這是正常現象。寶寶的頸部、胸、後背溫熱沒有汗,手腳適中(比背部稍涼),說明衣服的量正合適。

秋天來了,保護寶寶遠離“媽怕冷”

  2、保暖又不厚重的寶寶穿衣法則:“洋蔥式穿法”

  洋蔥式穿搭法,顧名思義就像是洋蔥一樣穿著一層一層的衣物。內層可選擇材質柔軟、透氣且排汗功能良好的純棉衣物,中層衣物保暖,最外層防水防風,以應付天氣變化。根據場合與溫度,可以一層層加上或脫下,需要時,可搭配帽子、襪子、手套、圍巾等小配件,相較於穿一件非常厚重的外衣,又舒適又靈活,可以達到保暖又不厚重的目的。”

  3、三暖、二涼原則

  所謂“三暖”的法則,即“背暖、肚暖、足暖”。保持寶寶的背部的溫暖可以預防疾病,減少感冒的發生。而寶寶的肚子是連接到脾胃的,如果寶寶腹部受涼的話,會造成寶寶的脾胃虛弱,從而引起食欲不振或者是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另外,寶寶腳上的神經是比較多的,而且還有很多的穴位,對外部的溫度也是比較敏感,如不注意保暖容易引起一些疾病。

秋天來了,保護寶寶遠離“媽怕冷”

  “二涼”指的則是頭涼、心胸涼。寶寶經由體表散發的熱量,有1/3是由頭部發散,頭熱容易導致心煩頭暈而神昏,就是中醫所說的上火,所以,一定要保證寶寶頭部散熱。寶寶如果穿著過於厚重臃腫,會壓迫到胸部,影響正常的呼吸與心髒功能,穿著過厚,還容易造成心煩與內熱,所以,要保證寶寶心胸涼爽舒適。

  愛寶寶,就應該讓他穿得舒服而不是穿的多,寶爸寶媽們要多用心留意寶寶的冷暖,及時增減衣物,別讓“媽怕冷”影響了寶寶的健康。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絡我們刪除。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寶寶發燒該如何應對

發熱是寶寶最常見的症狀之一,也是最常見的急診與住院原因。想要給寶寶更科學周到的照顧,正確認識發熱可是父母們的必修課之一。  嬰幼兒容易發熱的原因:  嬰幼兒容易產生發熱,其實是因為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襲。人體一旦

小兒風濕熱的藥劑治療

風濕熱活動期必須臥床休息。若明顯心髒受損表現,在病情好轉後,控制活動量直到症狀消失、血沉正常。若有心髒擴大,心包炎、持續性心動過速和明顯心電圖異常者,在症狀消失,血沉正常後仍需臥床休息3-4周。恢復期亦應適當控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