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奶誤區一:反復斷奶
在斷奶的過程中,媽媽既要讓寶寶逐步適應飲食的改變,又要態度果斷堅決,不可因寶寶一時哭鬧,就下不了決心,從而拖延斷奶時間。也不可突然斷一次,讓他吃幾天,再突然斷一次,反反復復帶給寶寶不良的情緒刺激。這種做法會對寶寶的心理健康帶來危害,容易造成寶寶情緒不穩,夜驚、拒食,甚至為日後患心理疾病留下隱患。
斷奶誤區二:斷奶前不做輔食添加准備
有的媽媽在給寶寶斷奶前,事先並沒有做好准備,也沒有提前為寶寶添加輔食。這樣,不僅在身體上讓寶寶缺少一個適應其他食物的過程,容易生病,還會對寶寶的心理造成很大的打擊,甚至使之認為自己被媽媽拋棄了,從而情緒極不穩定,更加影響進食。
斷奶誤區三:忽視媽媽“斷奶”反應
多數家庭認為斷奶是寶寶一個人的難題,常常忽視媽媽在斷奶期的心理感受,沒有看到媽媽在心理上也需要經歷一次“斷奶”。其實,寶寶斷奶,可能會引起媽媽體內的荷爾蒙發生變化,出現一些負性情緒,如沮喪、易怒等,同時伴有乳房脹痛、滴奶等煩惱。這時候,媽媽同樣需要得到家人的重視和關心。
斷奶誤區四:斷奶期媽媽玩“失蹤”
有的媽媽把寶寶送到親戚家,幾天甚至好久不見寶寶。其實,斷奶不需要母嬰分離。對寶寶來說,媽媽的奶水吃不到了,可不能沒有媽媽呀!
在斷奶期間強行把母子隔離,不但不能順利斷奶,還會影響寶寶的生理、心理健康。寶寶自從生下來一直依賴媽媽溫暖的懷抱,突然長時間的分離,會使寶寶缺乏安全感,特別是對母乳依賴較強的寶寶,還易產生焦慮情緒,不吃東西不喝水,不願讓別人抱,不與大人交流,情緒煩躁,哭鬧劇烈,覺也睡不好,甚至還會生病。
斷奶誤區五:斷奶時讓母乳變“刺激”
有的媽媽斷奶時,往乳頭上塗墨汁、辣椒水、萬金油之類的刺激物,以為這樣會讓寶寶對母乳產生反感從而放棄母乳。然後,效果往往適得其反,這不僅讓寶寶產生懼怕心理,而且還會因恐懼而拒絕吃東西,從而影響了身體的健康。這樣,母乳沒斷,反而可能把其他該吃的食物給斷了。
斷奶誤區六:回奶方法粗暴、簡單
為了順利回奶,有的媽媽不喝湯水,甚至還用毛巾勒住胸部,想將奶水憋回去。這樣顯然違背了生理規律,而且很容易引起乳房脹痛。斷奶後媽媽若有不同程度的脹奶,可用吸奶器或人工將奶吸出,同時用生麥芽60克、生山楂30克水煎當茶飲,34天即可回奶,切忌熱敷或按摩。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絡我們刪除。
![]() |
寶寶經常發生腹瀉怎麼辦
生命是脆弱的,作為人類的幼兒時期,寶寶的生命則更加脆弱,任何一點不良因素都可能對寶寶造成身體上的傷害,而腹瀉作為小寶寶一個比較常見的現象,也在傷害著寶寶的健康。而由於自身的免疫和抵抗能力還沒有很高,因此在寶寶腹 |
![]() |
春季孩子長“痄腮” 內外同治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多見於2-15歲兒童,每年3-4月為高發期。中醫稱為“痄腮”,治療主張以疏風清熱、散邪消腫為主,內外同治效果更好。 [辨證施治]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