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鈣,一直是父母最關注的寶寶營養話題。遺憾的是,大部分父母一直在錯信不靠譜的補鈣“常識”,搞不清楚應該在什麼情況下給寶寶補鈣、如何科學有效地為寶寶補鈣。尤其是以下9個最大的補鈣誤區,爸媽們可得小心莫入了!
誤區1:枕禿、個子矮、佝偻病……都是缺鈣惹的禍!
許多爸媽們有個小毛病,喜歡把各種問題都歸類為“缺鈣”:寶寶枕禿了,認為是缺鈣;寶寶個子矮,認為是缺鈣;寶寶佝偻病,認為是缺鈣;寶寶睡覺不踏實、寶寶睡覺愛出汗、寶寶肋骨外翻等等,什麼都怪罪到缺鈣的頭上。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就拿佝偻病來說吧。佝偻病的全稱是維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於嬰幼兒體內維生素D不足,引起鈣、磷代謝紊亂而造成的一種骨骼病變性疾病。患佝偻病的寶寶臨床表現之一就是出汗多,但出汗多並不等於患了佝偻病,也有可能是因為麻麻給寶寶穿蓋太多惹!
這樣想來,其實很多所謂“缺鈣”的問題,都可以有第二種解釋。比如睡覺不踏實,可能是因為房間光線不好、噪音太大呀;比如枕禿,也有說法是因為寶寶在枕頭上蹭來蹭去把頭發蹭掉了呢;比如肋骨外翻,也許還跟睡眠姿勢不當有關系?再比如個子矮,咳咳,明明就是遺傳的影響更大嘛。
聽小編一句勸,鈣片好歹也是要吃進肚子裡的東東,爸媽們在給寶寶買買買之前可得三思呢。且不說寶寶是否缺鈣,光憑寶寶那稚嫩的小腸胃,能否消化和吸收這些鈣質都是個謎。搞不好還會引起腹脹便秘呢。
誤區2:寶寶從出生起就開始補鈣!
在鋪天蓋地的補鈣廣告宣傳下,不少媽咪從寶寶出生起就盤算著要給寶寶補鈣了,一邊買一邊還在心裡念叨著:早補鈣早好,讓寶寶從小就比附近小孩高一截……別傻了!首先,你家寶寶不一定缺鈣。其次,即使要補鈣,也不應該從出生開始呢。
事實上,只要是純母乳喂養或配方奶粉喂養的寶寶,只要保證每日的攝入量合理,那就不需要額外補鈣。比如說母乳喂養兒每天大約能吃6-8頓,而奶粉喂養兒每天能服用600毫升以上奶粉,那就OK啦!
請牢牢記住這句至理名言:母乳是寶寶最好的口糧!母乳中不僅含有足夠的鈣質,而且鈣磷比(2:1)還非常適合寶寶腸道的吸收喔。而配方奶粉中的鈣質吸收效果雖然沒有母乳好,但勝在含量高,所以也能夠滿足寶寶的生長發育所需了呢。
那在什麼情況下,寶寶才需要額外補鈣呢?依小編愚見,當媽咪們發現自家寶寶的母乳或配方奶粉喂養量不足,或者是進入了吃輔食的年齡卻又沒有及時添加含鈣的輔食品,那就可以適當補補鈣哦。
誤區3:補鈣就要多吃鈣片
終於說到了補鈣的問題,爸媽們是否已經拿好本子,准備聽小編推薦鈣片了呢?不!小編這次就要反其道而行之,告訴大家:補鈣不能完全依賴鈣片!
寶寶補鈣還是應以食補為主,但要注意一點:1歲以內的孩子不應服鮮牛奶、雞蛋蛋白、海鮮和大豆/花生,以免誘發過敏。除非寶寶是挑食偏食,且缺鈣情況嚴重,否則似乎完全不需要請鈣片來救場呢。
同時,寶寶們還要額外注意維生素D的攝入,因為大部分鈣的吸收需在維生素D的協助才能完成。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是日光照射,但到底要在多強的陽光下曬多久,才能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呢?誰都不造啊,同志們!
所以小編建議純母乳喂養的寶寶,每天還是應堅持口服400IU的維生素D。而混合喂養的寶寶則可以酌情減少,至於奶粉奶粉喂養的寶寶就不用操這個閒心了,因為現在的配方奶粉中基本都會添加維生素D哦!
誤區4:骨頭湯的補鈣效果很好
骨頭中的鈣是以羟磷灰石的形式存在的,水溶性很低,作者曾經將骨頭放在水中煮了18個小時,測試結果顯示,每100毫升骨頭湯的含鈣量僅有1.0~1.2毫克,而人體每天的需要量則是幾百毫克,相差確實很大。如果在骨頭湯裡加醋,雖然可以增加鈣的溶出率,但是同時會將骨骼中的鉛也一起溶解出來,對寶寶不利,因此骨頭湯並沒有明顯的補鈣效果。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絡我們刪除。
![]() |
寶寶秋季腹瀉需要早點預防
小兒秋季腹瀉發病初期表現為流涕、咳嗽、發熱、咽部疼痛等感冒症狀,大便每日數次,且伴有嘔吐、腹痛,容易被誤診為胃腸型感冒。該病具有明顯的季節性,起病急驟,體溫較高(一般為38-40℃),胃腸道症狀較重,甚至每日大 |
![]() |
嬰幼兒腹瀉的常見原因
腹瀉也就是一般所說的拉稀。腹瀉包括兩個含義:一是大便次數較平時增加較多;二是大便性質改變,帶有較多水分。造成嬰幼兒腹瀉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由致病菌和病毒引起的腹瀉叫腸炎。細菌引起的有痢疾和致病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