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育兒新知 >> 嬰兒皮炎或真菌感染 亂用藥加重病情

嬰兒皮炎或真菌感染 亂用藥加重病情

  李女士結婚三年喜得貴子,婆婆特別高興,悉心照料。一天,李女士發現孩子的口腔黏膜上出現白色小片狀附著物。富有育兒經驗的婆婆說是鵝口瘡,用龍 膽紫藥水外塗數天就痊愈了。沒幾天,孩子的會陰部皮膚發紅,並蔓延到大腿內側和臀部,婆婆說是“尿布皮炎”,去藥店買了一支氧化鋅藥膏外用,並囑咐李女士 勤換尿布,還說她的子女小時候都患過尿布皮炎,都是用氧化鋅藥膏治好的。然而,一支藥膏用完了,孩子的“尿布皮炎”仍無任何好轉。鄰居張女士的兒子在同樣 部位皮膚發紅,醫生說是化纖內褲過敏引起的,換掉內褲,外用膚輕松霜後迅速痊愈。於是,婆婆又去購買膚輕松霜給孩子外用,誰知病情反而加重了,出現皮膚潮 紅並伴有脫屑、丘疹,於是婆媳倆只好抱著孩子去醫院皮膚科就診。

  醫生耐心地聽取病情介紹和治療經過後,進行了仔細檢查,還刮取病灶皮膚上的皮屑化驗,在顯微鏡下找到引起“紅臀”的罪魁禍首——真菌的孢子和菌絲,確診為“念珠菌性皮炎”。醫生說,這種病用氧化鋅藥膏是治不好的,如果應用膚輕松等含激素藥膏還會加重病情。

  醫生繼續解釋道,發生在尿布包裹區的念珠菌性皮炎和尿布皮炎初看起來很相像,容易誤診。尿布皮炎是由於不勤換尿布,大小便中的尿素被產氨桿菌分解,釋放出氨刺激皮膚引起,其皮損范圍往往是尿布覆蓋的地方,皮膚的血管充血發紅,可出現水疱、滲出液,甚至發生糜爛。

  而念珠菌性皮炎是最常見的一種皮膚念珠菌病,好發於新生兒及嬰兒,病灶主要局限於肛周、臀部、外陰及腹股溝等處皮膚,也可發生於腋窩、頸部等部 位的皮膚皺褶處,該處經常被尿或汗液浸漬,是真菌生長的有利條件。仔細檢查,可見損傷邊緣有衛星狀小水疱或膿瘡,並附有圈樣鱗屑的斑丘疹是皮膚念珠菌病的 特征,刮取皮屑用顯微鏡檢查,可以找到真菌孢子及菌絲,這些都是與尿布皮炎的鑒別要點。

嬰兒皮炎或真菌感染 亂用藥加重病情

  “念珠菌病是怎麼引起的呢?”吃一塹,長一智,婆婆追根究底地問道。醫生說,孩子在患念珠菌性皮炎前曾患鵝口瘡,這是白色念珠菌引起的黏膜念珠 菌病。新生兒鵝口瘡主要經產道感染或由護理人員的手傳染所致。據有關資料,鵝口瘡患兒的腸道中幾乎100%存在念珠菌,隨糞便排出,很可能引起尿布包裹區 皮膚念珠菌病。白色念珠菌可以寄生在正常人的皮膚、口腔、上呼吸道、陰道和腸道等處,健康小兒帶菌率達5%~30%,正常情況下並不致病,當人體因某些原 因而抵抗力降低時可致病,這屬於內源性感染。而外源性感染則由接觸引起。嬰幼兒多繼發於長期腹瀉、營養不良或久病體質虛弱者,尤其是長期大量應用抗生素或 激素過程中,容易誘發念珠菌病。

  “孩子的皮膚念珠菌病該如何治療呢?”這是李女士和婆婆最關心的問題。醫生說,做好嬰幼兒的皮膚、黏膜和口腔的清潔衛生十分重要,尤其是尿布包 裹區的皮膚應保持清潔干燥,要及時更換尿布,清潔母親的乳頭和雙手,注意做好母親和其他護理人員的個人衛生,病變局部可以應用抗真菌藥如制霉菌素霜、克霉 唑霜等,效果良好。因激素可致真菌感染擴散,所以忌用膚輕松等含激素類藥膏。

  最後,還有一點需要提醒家長注意,治療鵝口瘡過去多用龍膽紫藥水外塗(正如文章開頭所述),現在發現該藥有致癌作用,國際上已建議禁用。對於口腔念珠菌病,局部塗用制霉菌素混懸液,可獲得良好效果。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新生寶寶眼睛水汪汪多為淚囊炎

眼科專家介紹,新生兒淚囊炎是一種較常見的外眼病,多因鼻淚管堵塞造成的。  通常,新生兒的淚道在鼻淚管的出口處都有膜狀物封閉,大多數新生兒在出生的同時就會自動破裂,淚道開始暢通。一些孩子出生後淚道出口處的膜狀物沒

兒童腹洩怎樣用食療緩解呢?

脫脂酸牛奶  材料:100毫升去脂冷牛奶,36%酵酸液4毫升,或85%乳酸10滴。制作:冷牛奶加酵酸液,乳酸。功用:牛奶經乳酸桿菌發酵後變成酸奶。此種酸奶中乳糖已分解成半乳糖,適用於腹瀉患兒。  焦米湯  材料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