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育兒新知 >> 哺乳期是媽媽還是孩子該補鈣?

哺乳期是媽媽還是孩子該補鈣?

  孩子在生下來的六個月當中是可以不用刻意的補鈣的,哺乳的媽媽反而有補鈣的需要。

  哺乳期女性

  是骨質疏松的高發人群

  很多人認為骨質疏松只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隨著年齡增長,人體骨量減少引起骨骼微觀結構退化,導致骨骼脆性增加、容易發生骨折。其實,有很多因素都可能導致骨質疏松,比如育齡期女性,在孕期會動用自己骨骼中的鈣,使骨鈣溶出,以滿足胎兒的生長發育需要;更年期女性,隨著體內雌激素水平的下降,骨量流失嚴重;宅男宅女,長期待在室內不接觸陽光,導致機體維生素D不足,就會影響鈣的吸收和骨骼生長等。

  哺乳期女性也是骨質疏松的高發人群。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中西醫結合醫院原兒科主任張思萊在微博上指出,女性在哺乳期間,不管自己血液中含有多少鈣,每天都會有一定量的鈣通過乳汁給孩子,以滿足孩子的營養需要。哺乳的媽媽很大公無私,如果自己攝鈣不足,就會動用自己骨骼中的鈣來供給孩子,久而久之,就容易發生骨質疏松。

  “目前,很多人都知道懷孕了要補鈣,但產後哺乳期補鈣的意識並不夠。”河南省中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胡曉華告訴記者。很多女性在產後出現腰背酸痛、牙齒松動、足跟痛等所謂的“月子病”,除了和勞累過度、受風寒、長期彎腰及低頭等有關,和哺乳期缺鈣也有一定關系。

  每天喝500毫升牛奶

  或吃600毫克鈣片

  張思萊提醒,哺乳的媽媽一定要給自己補鈣。

  究竟怎麼補呢?胡曉華建議通過飲食補鈣。一般情況下,哺乳的媽媽每天需要1200毫克的鈣,每天如果能喝500毫升牛奶,就可以從中獲得600毫克的優質鈣。此外,再多吃一些含鈣多的食物,比如豆類及豆制品、蝦、海帶等,就基本夠了。

哺乳期是媽媽還是孩子該補鈣?

  “如果對牛奶不耐受或者特別不願意喝牛奶,可以每天補充一粒600毫克的鈣片,再加上飯菜中含有的鈣就可以滿足一天的需要了。”張思萊說。

  需要提醒的是,鈣也不能攝入過多。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醫生章蓉娅在微博上提醒,哺乳的媽媽每天攝鈣不能超過2500毫克,攝鈣過多可能會引起惡心、便秘、厭食、缺鐵、貧血、結石等。

  產後坐月子

  別忘了曬太陽

  有些哺乳的媽媽可能會問:“產後,我很注意補鈣,每天都喝牛奶,吃一些含鈣豐富的食物,可是為什麼還會出現腿腳抽筋等缺鈣的症狀呢?”原因很可能是缺乏維生素D。

  人之所以缺鈣,一是鈣攝入量不足,二是攝入的鈣沒有被人體吸收。維生素D是鈣劑吸收的載體,如果人體缺乏,即使攝入再多的鈣,也不能很好地吸收,而被人體吸收的少量的鈣也不能很好地沉積在骨骼中達到強健骨骼的目的。

  怎樣才能補充維生素D呢?胡曉華說,維生素D在天然食物中含量很少,獲得維生素D最好的辦法就是曬太陽,陽光中的紫外線可以幫助人體合成維生素D。

  然而,產婦尤其是坐月子期間的產婦,常常要待在密不透風的房間裡,根本沒機會曬太陽。即使待在窗前曬太陽,由於隔著一層玻璃,玻璃能夠吸收發揮作用的紫外線,所以作用也不大。所以,建議天氣晴好、無風的日子,坐月子的產婦也可以到陽台、花園裡曬曬太陽。如果實在沒辦法曬太陽,張思萊建議每天補充4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

  除了曬太陽,運動也不可少,運動能增強骨密度。產後身體恢復差不多了,媽媽們要多帶著孩子到戶外活動,一邊散步一邊曬太陽,母子倆一起強身健骨。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如何培養中學生健康心理

中學生是跨世紀的一代,面對激烈的競爭,不僅要求他們具有較高的駕馭科學文化知識的能力,而且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適應瞬息萬變的形勢和環境。中學生處於青春發育期,是人生的第二次成長高峰。其生理、認知、情感、意志、自

怎樣培養兒童的創造力

一、淡化成人權威,鼓勵思維自由獨立  大量的證據表明,凡能使幼兒創造力得到很好地發展的家庭和幼兒園都有這樣的特點,較少權威主義和限制,鼓勵獨立,師長與孩子之間交往強調理性,尊重孩子;相信幼兒有能力做好事情;對孩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