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體溫在36.2℃~38℃為正常。一般定義:肛溫高於37.8℃,口溫高於37.3℃,腋溫高於36.8℃為發燒。現在用耳溫槍的機會較多,耳溫槍所量的溫度與肛溫相近,均稱為“核心溫度”(coretemperature)。
當你親吻或觸摸孩子的前額時,如果感到比較熱,就說明孩子可能發燒了。從醫學角度講,雖然每個孩子的基礎體溫不同,正常體溫可波動於35.5℃~37.5℃之間,但是超過37.5℃就應該認為孩子發燒了。但並不是說孩子體溫超過37.5℃就一定是發燒。由於每人的基礎體溫不同,有些人基礎體溫為35℃;有些人為37℃,甚至37.3℃。

我們常說一歲以內的嬰兒體溫在37.5℃以下都屬正常。原因是嬰兒大腦內控制體溫調節的中樞發育尚未成熟,也就是控制體溫能力不夠強,致使嬰兒的體溫會受到環境溫度的影響。炎熱天氣或包裹過多,體溫會輕度升高,但不應超過37.5℃。寒冷天氣或溫度較低的空調房間,體溫可降至36℃或再低些。
而且,每個人一天之內的體溫會隨著身體和生活狀況而改變。進食、活動後體溫會有輕度升高,且活動量與體溫升高呈正相關。為了了解本身體溫狀況,建議測量基礎體溫。基礎體溫指的是清晨睡醒,還未起床活動前的體溫。此時人體代謝最低,的體溫也相對最低。了解基礎體溫很有用。
寶寶發燒,何時測體溫
就正常小孩而言,即使在安靜狀態下,體溫也只是保持相對恆定。由於小孩新陳代謝旺盛,一天之中變化很大,因此獨特的生理性體溫波動常表現為清晨較低,白天略微上升,晚上比較高的特點。測量體溫的最好時機在每天早晨起床前和晚上睡覺前。在喝開水、進食半小時之內,以及劇烈運動後不要量體溫,因為這時候的體溫肯定要偏高。
清楚孩子的正常體溫之後,要會正確的給孩子量體溫。那麼,給寶寶測體溫的方法是什麼?
1、腋下測溫方法:解松嬰兒衣服露出腋窩,把體溫表水銀端放在腋窩中央,將同側手臂靠軀干挾緊體溫表,將其固定,持續測溫5分鐘,所測得溫度一般比口表所測略低。
2、頸部測溫方法:即將體溫表水銀端橫放於頸部皮膚皺褶處,調整頭部位子,挾住固定體溫表,至少測溫5分鐘,能測10分鐘更好。頸部測溫不易固定,受氣溫高低影響也較大,准確性比腋下測溫更差。所測溫度較低,較口表低0.5C-0.7C,寒冷季節更低。
3、肛門內測溫方法:這是最有效的方法。先用酒精棉球消毒肛表水銀端,再抹上少許食用油(煮沸後冷卻),加以潤滑。
注意事項:
一、錯誤方式:新生兒太小,不能配合大人,口腔又很小,故禁止用口表像大人一樣測體溫。
二、最佳方式:一般在家中可采用腋下測溫法給嬰兒量體溫,也可采用頸部測溫法。
三、使用局限:這兩種方法都是用含水銀的口表測皮膚傳出來的身體溫度,易受周圍環境溫度的影響,准確性較差。
四、特別提示:肛門測溫較皮膚測溫為合適,但方法較麻煩,常引起小兒哭吵,不過必要時還得用肛門內測溫。近年來有采用紅外線探頭測耳溫,只需1秒鐘即可測得比較准確的體溫,可用於新生兒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