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抵抗力較弱,常有頭痛腦熱的事情發生,那麼孩子生病時該如何用藥呢?小兒用藥有哪些原則?
1、鐵、鈣制劑
是糾正小兒缺鐵性貧血的有效藥物,但鐵劑不是營養品,不可以長期服用,並且忌與鈣片、牛奶、茶葉等同時服用,以免影響鐵的吸收。補充鈣劑時忌食菠菜及菜湯等。因菠菜中的草酸與鈣可形成不溶性的草酸鈣沉澱,導致鈣的吸收減少。
2、鋅制劑
過量給藥可中毒。急性中毒可表現為腹痛、惡心、嘔吐及腹瀉,嚴重時可引起驚厥、脫水和休克死亡;慢性鋅中毒可表現為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血清鐵元素下降及頑固性貧血等病症。因此,嬰幼兒補鋅應掌握好劑量和療程,忌長期、超劑量用藥,避免出現中毒反應。
3、退熱藥
父母們為及時給寶寶退熱,常常幾種退熱藥一齊上。退熱藥吃得過多,間隔的時間太近,都會給寶寶帶來危害。要記住,吃退燒藥二次的間隔時間應有4~5個小時。另外,退燒藥也不能老吃,吃了幾次,孩子的燒仍反復,就應去醫院檢查一下,看是什麼原因,以對症下藥。
4、止咳藥
復方甘草合劑、止咳露等含有樟腦酊的藥物,對於嬰幼兒咳嗽有良好的止咳作用,但由於樟腦酊內含有少量嗎啡類生物鹼成分,對嬰幼兒有潛在的成瘾性,故對此類藥物亦應慎用,避免成瘾。
5、喹諾酮類(沙星類)

如目前常見的氟哌酸(諾氟沙星)等,此類藥物可影響嬰幼兒的軟骨發育,應禁用。
孩子在使用藥物的時候一定要慎重,並且要注意孩子不能吃的藥物。那麼,哪些藥物不適合小孩吃?
小兒並不是成人的縮影。小兒從對藥物的反應、代謝、藥物作用的器官、副作用、對藥物的耐受性等等都有其特點,在成人身上的輕微副作用在小兒身上可能就是毒性反應,如抗菌素中的氨基糖甙類、喹諾酮類、磺胺類、氯霉素等對小兒都有不同的危害。
1、氨基糖甙類可引起小兒耳聾、腎髒功能損傷;
2、喹諾酮類可引起小兒軟骨發育障礙;
3、磺胺類可引起小嬰兒黃疸,腎髒功能損害;
4、氯霉素可引起灰嬰綜合症,粒細胞減少症;
5、一些感冒藥小兒也不能隨便服用,如銀翹片、感康、康必得、速效感冒膠囊等成人感冒藥;
6、還有鎮靜助眠藥;解熱鎮痛藥(撲熱息痛可以);抑酸劑;瀉藥;氯霉素滴眼液不宜長期使用;滴鼻淨等。
7、風油精雖然沒有什麼嚴重的副作用,但小兒很容易把其弄到眼睛裡或口中。
管理家庭小藥箱的注意事項
一是要分門別類。分類擺放小藥箱中的藥品,做到心中有數--成人用藥和小兒用藥分開、內服藥和外用藥分開、急救藥與常規用藥分開,並要標示清楚。這樣一來,需要時就能很容易找到所需藥品,從而避免因著急誤服。尤其是外用藥多有刺激性,腐蝕性或毒性較大,不可內服,最好用紅字標明。
二是保證效期與藥名清晰。存放藥的瓶、袋、盒上的原有標簽要保持完整,藥名要清楚、正確。沒有標簽時,一定要詳細標明內裝藥品的名稱、用途、用法、用量、注意事項和有效期等。
三是陰涼干燥處存放。藥品應放在干燥、避光和溫度較低的地方。需要密閉存放的要裝入瓶中密閉,不能用紙袋或紙盒保存,以免久貯後氧化或潮解。中成藥更要注意存放,因為大部分中成藥都怕受潮,熱天容易發霉、生蟲,尤其是蜜丸不要多存久存,要放在通風、干燥、陰涼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