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0-1歲寶寶流口水的時間
(1)0-3個月以內:一般不會流口水
新生兒時期,寶寶的唾液腺還不發達,分泌的唾液較少,因此寶寶嘴裡沒有多余唾液流出。另外,新生寶寶只吃母乳、奶粉或者流質食物,這些食物對唾液腺的刺激不大,所以唾液腺的分泌量就很少。
(2)4-6個月:口水開始增多
輔食添加開始啦!寶寶飲食中逐漸開始補充了含澱粉等營養成分的食物,唾液腺受到這些食物的刺激後,唾液分泌明顯增加。
這個時候的寶寶,口腔小而淺,吞咽反射功能還不健全,不會用吞咽動作來調節口水,所以只要口水多了就會流出口外。
另外,不少寶寶喜歡吮吸指頭、橡皮奶嘴等,這也刺激了唾液腺的分泌,使口水增多。
(3)7月以後:口水比較旺盛
寶寶通常會在7個月左右時開始長第1顆牙齒。乳牙萌出時,小牙頂出牙龈向外長,會引起牙龈組織輕度腫脹不適,從而刺激了牙龈上的神經,導致唾液腺反射性地分泌增加。
這也是為什麼有經驗的長輩看到小寶寶流口水了,不僅不皺眉還會流露出喜悅的表情,寶寶要長牙可是件高興的事情呀!
研究表明,6個月到1歲,是寶寶鍛煉咀嚼的黃金時期。咀嚼功能發育正常的孩子,吞咽能力強,不易流口水。如果超過1歲還總流口水,說明咀嚼功能發育沒跟上。
二、寶寶經常流口水,可能患4種疾病
1、口腔潰瘍
出現口腔潰瘍的症狀,也是會經常的流口水。如果流口水時伴隨著口角長水泡,寶寶可能得的疾病是口腔潰瘍或者口腔炎。因為口腔潰瘍比較疼,因此寶寶可能會拒絕吃飯或者出現吞咽困難,父母可以為寶寶准備一些比較軟爛的流食食用。
2、扁桃體發炎
要注意是否為扁桃體發炎的症狀,注意必要的檢查。如果一邊流口水一邊伴有發燒、流鼻涕,可能是咽喉炎或者扁桃體炎,扁桃體炎往往會伴隨著咽喉部的紅腫不適,從而導致寶寶吞咽困難。這時候,建議父母讓寶寶多喝水,必要時上醫院檢查。
3、水痘或者口足病
注意補充一些營養,可以讓其多喝一些牛奶等物質。如果流口水伴有口角潰瘍,那寶寶患上的可能是水痘或者手足口病。寶寶在感染水痘或者手足口病後,可能在口腔或者舌頭上出現潰瘍,因為潰瘍會很疼,所以寶寶就會表現出吞咽困難,如果寶寶拒絕進食,可以多讓寶寶喝些牛奶和米糊,補充營養。
4、腦部問題
是否是出現一些腦部的問題,出現一些就病。當寶寶流口水的同時,還伴有行為異常,如昏迷等,那父母就得格外注意了。寶寶有可能是患了神經方面的疾病,如智障、面部神經麻痺,腦膜炎後遺症等。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絡我們刪除。
![]() |
兒童免費疫苗最好都打
編者的話:據世界衛生組織估算,通過接種疫苗,每年能挽救200萬~300萬人的生命。8月是美國的預防接種宣傳月,美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CDC)今年在繼續推動免疫覆蓋的同時,還強調接種疫苗在整個生命周期都很重要, |
![]() |
防騙教育做到位:看看美國的安全防騙手冊
一些假象還是會迷惑到孩子,如果沒有反復的實習和細節的展示看來孩子並不會引起警惕。美國政府與父母代表擬出了一份“安全手冊”。 1.如果你獨自在家,陌生人來敲門,可以隔著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