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家長的困惑
孩子剛上小學一年級,家長如臨大敵一樣戰戰兢兢。小學生的作業有什麼要求?是我督促著完成,還是手把手一起來做?這些看似簡單的小問題,卻讓絕大多數家長感到手足無措。
前段時間,杭州市德天實驗小學面向所有一年級新生家長發放了一份調查問卷,問卷統計顯示,超過90%的家長困惑集中在三大方面:不清楚小學的作業要求;是獨立培養孩子習慣好,還是一起做更好;急切想知道孩子在學校裡的表現。針對這幾方面問題,學校特意在新生家長會上,把六年級和二年級的學生家長請來,讓他們一起和新生家長分享經驗。
“以前都是老師、專家給家長講。我們發現,作為過來人的家長講得更有針對性,新生家長特別願意聽,尤其是一些有細節的故事。”德天實驗小學校長王琪告訴記者。大體上看,新生家長心裡都不大有底,他們在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就從其他家長老師那裡聽到過不少關於小學學習生活習慣的話題,但也比較茫然,“另一方面,每個孩子都不一樣,這些所謂的經驗,家長又無法直接照搬照抄。”
從小學教育的發展規律來看,如果學生一、二年級就在學習習慣、適應性等方面拉開差距,那麼到三、四年級之後再想彌補,就非常困難。因此,德天實驗小學把“幼小銜接”的重點放在幫助家長關注小學生的心理特征等方面上。怎麼幫?學校把這些過來人家長的建議總結了一下,非常實用。我們在這裡摘錄出精華部分。
錦囊妙計摘錄
六(1)班范益佳家長:一年級時,語文要學拼音。家長只能簡單地教ɑ、o、e、i、u、ü,後面的拼音教得就不太准確。這事一直困擾著我,我想:那也不能音不准而不教吧。於是和孩子商量:你現在是學生了,我們大人那時不懂事沒學好,你上課學好後回家來教我,當我的老師,如何?
孩子對這個提議很滿意,也很得意。堅持了一段時間,慢慢地她的學習進步得更快。正是我所希望的。但時間一長,孩子又厭煩,說不當小老師了。“不當小老師也行,但不能因為自己比別人某方面略好些而驕傲,那可不值得啊!”孩子聽了我的話不出聲,自顧自去玩了。但那以後我也發現,她做一些事情認真多了。我也體會到對孩子要以理服人,要想辦法讓她對所學功課產生興趣才有效。
六(3)班宗悅家長:每次做完作業,孩子總是讓我檢查,我每次檢查出錯的地方她總能及時修改,所以作業總能得到“優秀”。後來我發覺她很粗心,有些地方沒有仔細審題和計算。於是我改變以前方法,只檢查她當天作業的完成量,不再把錯的地方給她指出來,故意讓老師給她打個“×”,她問我就如實回答。
一次兩次,她自己就學乖了,仔細了,慢慢地作業質量也提高了,我也為自己的小計謀沾沾自喜。
二(2)班邱宇恆家長:孩子剛入學,有許多生字和詞語要掌握。每天學的字和詞語,當時學得比較好,問他也都記得、寫得出。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回過頭來再叫他寫、認,他往往會出現許多小問題,不是拼音弄錯,就是字多點少橫。
結合自己平時工作中的一些經驗,我覺得平時許多東西,一開始我們總是記得很牢,但是你要不注意,這時候忘得也很快,而過一段時間後忘記的概率就逐步減慢。後來孩子從學校裡學的新知識,我都要求他在家庭作業完成後,重新復習一遍,給我講講老師今天主要講點什麼,讓他把今天課堂上學的東西再大致地過一遍,以增強對所學知識的鞏固。每周、每單元結束後都會把前段時間所學的知識再復習復習。
二(1)班陸湘芸家長:孩子放學到家可稍作休息再開始寫作業,家長不要坐在他身邊。如果字不認識可以給孩子先讀下題目,遇到難題不要馬上告訴答案,讓他養成思考的習慣。
孩子在做作業時千萬不能養成做做玩玩的習慣。家長發現後要及時制止,以免日後養成慢騰騰完成作業的習慣。
![]() |
新生兒腹瀉容易治嗎?
新生兒腹瀉又稱為新生兒消化不良以及新生兒腸炎。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腸胃道疾病,新生兒一旦出現大便稀水樣次數瀕繁時,家長最為著急,不知所措,忙於喂水煮奶,給小兒喂多了怕加重拉稀,喂少了又怕寶寶餓壞了。部分新生兒生後 |
![]() |
早產兒呼吸暫停
呼吸暫停是新生兒尤其早產兒常見的臨床症狀,發病率很高。約40~50%的早產兒在新生兒期出現周期性呼吸。有周期性呼吸的早產兒約半數發展為呼吸暫停。這是因為早產兒呼吸中樞發育不成熟,易引起呼吸調節障礙。新生兒呼吸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