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要麼養成她習慣,要麼養成壞習慣,沒有中間選擇。某種壞行為一旦成了習慣,就很難糾正了,所以在成長的頭幾年,養成好的習慣對寶寶來說非常重要。
生活好習慣
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在為好習慣做准備。當你給寶寶喂奶,更衣,哄睡時,都在有意無意間培養著寶寶生活的好習慣。生活習慣的養成,可以從飲食、衛生和睡眠三方面來塑造。
飲食好習慣回報終身
在寶寶的成長歷程中,最初的飲食習慣培養,可以讓寶寶受益一生。可是不少媽媽並沒有意識到它的重要性,或者不知道用什麼方式來引導寶寶,往往令寶寶養成挑食、厭食的不良習慣。
添加輔食時就是最佳時期
寶寶4個月就到了添加輔食的時候,從添加泥狀食物就開始培養飲食好習慣,可以事半功倍哦。
輔食刺激味覺
各種輔食的性狀會刺激味覺信號的傳遞,有促進感覺統合過程,間接促進大腦指揮功能的作用,還能促進胃腸道的消化能力。
營造氛圍
給寶寶進食前先洗手,然後將他放在固定的吃飯位置,戴上圍兜,另備擦手巾隨時取用。喂輔食的時間要定時和定量,一次喂完,不要讓寶寶邊吃邊玩。
奶瓶不能用來裝輔食
不要用奶瓶裝輔食給寶寶吃,而是盡量用小勺喂給他吃。使寶寶的咀嚼和吞咽功能協調發展,間接促進大腦的指揮功能發育。
獨特的飲食適應期
1歲以後,寶寶能靈活使用勺子,喜歡動手探索,也能完成簡單的任務,因此,你切不可忽略了培養寶寶的飲食好習慣。
進餐要定時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飲食節律貼近常態飲食,即三個正餐(早,中,晚)加午點和晚點心兩次,盡量讓寶寶適應這個進食規律。
識別餐具
給寶寶准備專門的水杯、碗、匙等食具,讓他認識自己的食具,增加進食的條件反射。
媽媽要有耐心
媽媽應該給寶寶創造一個自我喂食的機會,即使寶寶直接用手拿食物吃也不必干涉。在寶寶獨立吃飯的過程中,媽媽要有耐心,及時給予幫助,不要怕寶寶將食物灑一地,也不要擔心他會喝嗆著或吃不飽。
2歲養成健康飲食行為
健康飲食行為,不僅讓寶寶有營養保證,而且對免疫力,智力和心理發育也有幫助。
飲食合理搭配
給寶寶准備食譜時講究科學性和藝術性,做到葷素搭配、色澤搭配、品種搭配,增加寶寶對食物的興趣,樂於進餐,很容易養成健康的飲食行為。
獨立完成吃飯
平時引導寶寶一手扶碗,一手拿勺子吃飯,鼓勵他把碗內的食物吃干淨。吃飯時寶寶一定要專心,不要中途大小便,或邊吃邊玩。邊吃邊說話,這都不是好習慣。
飲食均衡
每種食物所含的營養素是不同的,不同食物中的各種營養素,滿足人體的不同需要,所以要均衡飲食,食物多樣化,避免寶寶挑食或偏食。
媽媽要把握原則,不能助長寶寶挑食或偏食的舉動,如寶寶不喜歡吃菠菜,就菠菜不進門;寶寶喜歡吃餃子,就專門包幾只餃子給他吃。
![]() |
最常見的無效溝通方式 10個父母9個中招
■命令、指揮 “你去找別的東西玩。” “把這裡收拾干淨。” “不准大聲尖叫。” ■警告、恐嚇、威脅 “如果你再來搗蛋 |
![]() |
怪了!脫發也會“找”上孩子?
小孩子也會“頂上無毛”? 這可不是聰明惹的禍 “聰明絕頂”這話常被脫發者拿來自嘲,可小孩子脫發了,爸爸媽媽們大概無法用“我家孩子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