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育兒新知 >> 先爬後走的寶寶也許會更聰明

先爬後走的寶寶也許會更聰明

  “三翻六坐九爬”,這是人們對嬰幼兒成長發育規律的通俗概括,不過,現在有很多寶寶還沒有經歷爬的階段,就已經開始學習站立走路了。有些家長認為,會不會爬不重要,甚至認為先學會走路說明寶寶更“硬實”,但育兒專家們卻普遍認為,雖然孩子跳過爬而直接走,其動作發展和智力發育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寶寶經過爬行,會對未來的平衡感以及手眼腳協調能力、粗細動作發展等都大有好處。

  ●孩子不爬怨家長

  “孩子剛過一歲生日,已經學走路了,前天帶孩子去體檢,一切正常,但因為孩子不會爬,我被醫生吵了一頓,回來後心裡特難受。”5月15日,讀者陳女士給記者打來了電話,她說她的女兒一直很健康,各項發育指標都正常,雖然也聽老人說“三翻六坐九爬”的說法,但她認為這些寶寶“技能”都應該是隨著孩子的成長自然學會的,所以並沒有在意過寶寶會不會爬,“長大了不就自然會爬了嘛”,但她卻沒想到兒童保健科的醫生會因此而批評她。“現在的孩子都不會爬。”“女孩一般都不會爬就直接學走路。”

  實際上,現在的城市中,有相當一部分孩子與陳女士的寶寶一樣,在發育過程當中沒有經歷過“爬行”,就直接開始學走路了。城市家庭一般房間狹小,很多寶寶都只能在床上活動。再加上很多父母對孩子呵護有加,擔心在地上爬“太涼”或“太髒”或是磕碰著,沒有刻意讓寶寶學過爬,還有的家長無暇顧及孩子,老是讓孩子坐進學步車中,讓他們自己學習走路,寶寶根本沒有學習爬行的機會。健康的寶寶只要經過訓練都能獨立爬行,有的孩子不會爬,是家長有意無意間剝奪了寶寶學爬的機會。

  ●爬行促進腦部發育

  雖然沒有數據表明經歷過爬的孩子一定比沒有經歷過的孩子聰明,但爬能促進寶寶腦部發育已被醫學界公認。爬行訓練可以加強前庭與感覺系統的統合,使身體感覺靈活,促進腦的發育。

先爬後走的寶寶也許會更聰明

  寶寶爬行時,左右肢體交替輪流運動的沖動通過腦橋交叉,從而整個大腦都在活動,特別是可以鍛煉小腦的平衡能力,並且運用手眼腳協調,促進粗細動作技巧,將來有助於書寫、閱讀和運動技能;爬行必須統合感官信息和手眼腳配合,才能了解周遭環境和前進,這些刺激可發展幼兒的空間概念及距離感,幼兒也可借爬行知道身處何處,以及如何避開障礙物;爬行增進了母子交流,促進寶寶語言的發展;爬行使寶寶能隨自己的意志移動身體,加大了接觸面,擴大了寶寶認識世界的范圍,促進認知能力的發展,有利於思維和記憶的訓練。

  另外,寶寶在爬行時,頭頸仰起,胸腹抬高,靠四肢交替輪流抬起,協調地使身體負重,從而鍛煉了胸腹、腰背、四肢等全身大肌肉活動的力量。因此,爬行是一種綜合性的強身健體活動,並且為寶寶的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礎。

  ●寶寶學爬要點提示

  從醫學的觀點而言,只要寶寶的其他發育並未落後,就說明寶寶是正常、健康的。但是如果父母已經知道爬行對寶寶的好處如此之多,就不可能再被動地等待了,應該積極地、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學會爬行。

  首先要給寶寶開辟一個適合“摸、爬、滾、打”的場地,這個地點當然不能是狹小的床,而應該是一大片鋪有地毯或軟墊、除去所有危險物品的空間。在幫助寶寶練習爬行時,先讓寶寶趴下,成俯臥位,把頭仰起,用手把身體撐起來,家長把寶寶的腿輕輕變彎放在他肚子下面;在寶寶的面前,放一些會動的、有趣的、色彩鮮艷的玩具,引逗他爬行。

  有些寶寶一開始會出現倒爬現象,家長可以用手在寶寶腳掌上輕輕推一把,幫助寶寶理解如何向前運動。有的寶寶爬行時腹部無法離地,家長可用毛巾提起寶寶腹部,讓他練習手膝爬行,待寶寶四肢肌肉結實,能支撐身體重量時就能漸漸學會爬了。至於寶寶爬行的姿勢,在爬行初期都不是很協調,如踮著腳爬、匍匐爬、橫著爬、拖著一條腿側身爬等,這些都是正常的,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肌力和身體協調能力有所提高之後,動作會變得比較標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有益兒童智力發育的食物

孕期的飲食是最關鍵的,有益兒童智力發育的食物,准媽媽一定要學習一下的哦!  1.小米:小米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脂肪、鈣、鐵、維生素B等營養成分,被人們稱為健腦主食。  2.雞蛋:雞蛋中含有較多的卵磷脂,可使腦中增

嬰兒腹瀉按摩 腹瀉寶寶的按摩手法

腹瀉是很多寶寶都經常出現的疾病,這樣家長特別苦惱,其實寶寶腹瀉家長們不妨試一試按摩。  1、家長的煩惱蓓蓓媽:聽到小蓓蓓又在哭鬧,媽媽趕緊來到蓓蓓身邊,發現寶寶又拉肚子了,這已是今天第5次拉肚子了,而且大便呈現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