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玩具的種類越來越多,可是任何人造玩具的功效都不能與爸媽對寶寶的影響相比。
玩耍是寶寶的工作。
玩是寶寶與外在世界溝通的橋梁,透過玩不但可以幫助寶寶發現自我、探索問題,也滿足了寶寶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讓他們有機會表達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及態度。於是爸媽就給自己的寶寶買了很多的玩具,那麼這樣是不是就可以滿足寶寶的需要了呢?
爸媽是寶寶最佳的“玩具”
專家指出,0~3歲嬰幼兒最好的玩具其實是“人”,寶寶們最需要的並不是那些很貴的玩具,而是皮膚有溫度、能陪著他們一起玩的人。玩具只是玩耍中的輔助物,如果沒有人陪著寶寶玩,他們不會玩得長久,所以可以看到很多寶寶對玩具總是一時興趣,隨後就置之不理,這樣一來注意力容易分散,也易導致心理發育遲緩。所以,年輕的爸媽不管你有多忙碌,都有必要經常帶寶寶一起玩,做寶寶的“玩具”又何妨?
做寶寶合格“玩具”之爸媽攻略
當爸媽主動參與到寶寶的玩耍中時,可以根據寶寶月齡的從小到大,陪寶寶做知覺運動游戲、想象性游戲、規則性游戲及技巧性游戲。下面就有一些小攻略提供給年輕的爸媽。
配合玩具“吸引”寶寶:從出生到一歲左右的嬰兒,大致是靠聽、看、觸摸等感官知覺來認識他所生活的環境。一歲以內的寶寶,可以采用床欄玩具、手搖鈴、固齒玩具、按壓玩具和發聲玩具等,以刺激寶寶的感官和肢體發展。但不是把這些玩具扔給寶寶就了事了,玩這些玩具時特別需要爸媽用自己誇張的肢體動作、表情和語言來引起寶寶的興趣。
引導寶寶發揮創造力:積木玩具是一種建構性的玩具,爸媽可以陪著寶寶一起建築屬於自己的城堡,引導寶寶拼出各種形狀的動物和建築,這對培養寶寶的創造思考力很有好處,通過此類游戲還能讓親子溝通更和諧。
做寶寶游戲中的人物:1歲以上的寶寶,在玩過家家的游戲時,通常會把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所感、所見重新呈現出來,並配合語言,從中學習與人溝通的技巧,並能獲得角色學習和角色認同的機會。爸媽可以變身為寶寶過家家游戲中的某一個“角色”,刺激寶寶模仿和說話的能力,在和寶寶互動中讓其意識到家庭的組成結構,只是在這個時候不要拼命灌輸自己的想法,要讓寶寶來控制整個游戲的局面,因為玩耍的時候他們才是游戲的主宰者。
寶寶情緒失控時做寶寶的鎮定劑
當寶寶情緒激動或無法入睡時,有些爸媽會讓寶寶抱柔軟的填充玩具幫助寶寶把原本興奮的情緒逐漸松弛下來,其實爸媽完全可以替代這些填充玩具,因為有體溫有心跳的“大玩具”對寶寶來說才是最佳的鎮定劑。
陪寶寶玩耍,爸媽要做到幾點
1.幫助寶寶發展各階段的基本動作。
2.培養寶寶的學習能力。
3.引發並培養寶寶的好奇心、探險性。
4.讓寶寶獲得滿足感及成就感。
5.幫助寶寶用言語表達意思或發洩情緒。
6.培養寶寶良好的習慣。
![]() |
中醫保健提醒您:換季時如何護理寶寶
寶寶換季中醫保健謹記五點 1、講衛生、防腹瀉 寶貝在秋季有時突然拉肚子,這時疾病性質以屬於“寒性”者為多,因為寶貝的體溫調節功能不完善,容易著涼,如果碰巧吃了不衛生的食物,尤其是沾有 |
![]() |
幫助寶寶早運動好處多
寶寶被動運動好處很多,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父母通過語言與節拍來使寶寶運動時,接觸撫摸會讓寶寶感受到父母濃濃的愛意。寶寶將會產生愉快的情緒,同時會主動地配合完成一些讓父母和自己都開心的動作,可以有效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