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育兒新知 >> 千萬不要讓孩子學會“以病為樂”

千萬不要讓孩子學會“以病為樂”

  家長把孩子的健康看得比什麼都重,他們常充滿關愛地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那麼,養育一個孩子,如何使他健康成長?如何確保他成年後不得病、少得病?這是家長必須掌握的知識。

  世界普遍認為疾病是由五種因素引起的,每種因素影響健康的比例各不相同。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數據認為,自然因素占7%、醫療因素占8%、社會因素占10%、遺傳基因因素占15%,行為方式占60%。

  醫療只占8%,也就是說,有92%的疾病是醫藥無能為力的。正如偉大的醫學家希波克拉底說:“醫生的天職是最大限度地喚醒病人的自愈能力。”因為除了外傷、手術、炎症類疾病以外,許多病都是不能治的。

  其實,疾病是我們與生活中和的一種方式,醫生不能有貪天之功,藥是引子,愛才是主要的。

  如果一個孩子心理健康、心理行為方式合適,他這一生就能避開大部分的疾病。而孩子不生病,希望首先在家長。

  父母們大概不會想到,正因為他們對“病”的恐懼,對健康的重視,反而適得其反,讓孩子們以病為樂。

  有一種病症叫操作性疾病。在校園裡,不難看見這樣的一幕——活潑好動的小男孩兒,偏偏一到考試就腹肌痙攣。剛才還好好的,一發完卷子肚子上的肌肉就開始顫動;另外一個女孩兒,一進教室脖子就彎了,抬不起來;還有的孩子一進校門就開始拉肚子,跑都來不及……這些都是操作性疾病的症狀。

  這些症狀只有用心理學的原理才可以分析出來。一些孩子學習不好,在班級裡不受尊重,於是扭扭捏捏不想去上學。家長當然不答應,督促孩子趕緊到學校去。無論孩子說自己在學校惹禍被罰站,還是受了高年級學生的欺負,父母都不同意孩子不上學的要求,連請假一天都不行。

  突然有一天,孩子拉肚子了。媽媽心軟,寫了一張假條托鄰居家的孩子給老師送去,請假一天。孩子明白了,罰站不行、挨打不行……一有病,就可以不上學了。他馬上心生一計——北京有個孩子天天發燒,醫生們都束手無策,就建議他看心理醫生。後來跟蹤發現,孩子放學後跑到北京的小胡同,大冬天掀起衣服,對著水龍頭沖肚子……

  意大利有一個14歲的姑娘也是天天發燒,醫生很納悶:一般人吃了藥、打了針,幾天就會好,可對她就是不管用。後來,醫務人員發現她每天夜裡都起來拔掉針頭、將藥埋進花盆裡。小姑娘被發現以後就哭起來,一句話都不說。原來她的父母平時都很忙,她只有生病的時候才能見到父親。

  在中國,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就去看醫生。大夫問:“你怎麼注意力不集中了?”孩子說:“上課的時候,大家都在聽課,我就聽到鳥叫、摩托車響。”醫院馬上下了多動的診斷。

千萬不要讓孩子學會“以病為樂”

  這下可好了,孩子天天高高興興地跟著父母,到北京上海逛醫院,期末考試成績不好也有充分理由——看病耽誤時間了。家長也幫孩子跟老師求情。很多孩子就這樣靠疾病躲藏起來。

  得了多動症、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失眠……這些都是孩子的借口;家長們認為身體最重要是最荒謬的。意志力才是保障一個孩子不斷成功的要素。意志力是治療操作性疾病唯一的靈丹妙藥。意志薄弱的人,往往用自己身體的某種因素作為自己不成功的借口,逃避現實。

  只要孩子能說出:“我不怕有病,不怕這些事兒。”當他遇到困難麻煩,就能堅持住。就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當今世界學術地位最高的學府哈佛大學1995年給出的比例是在成功的各項因素中智力占20%,真正能保障孩子成功的要素只能是堅強的意志力,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發明家愛迪生很多人以為他聰明,可在發明電燈的時候,他的做法是把能見到、能搜集到的材料一樣一樣地拿來嘗試,嘗試到600次的時候就有人笑他是異想天開。愛迪生最後嘗試到了1200次,他說,他失敗了1200次,第1200次才發現了電燈的材料。

  美國最著名的影星史泰龍為了尋找演員的工作,前後一共嘗試了1850次,才有人給了他一次機會;孫中山起義10次,失敗10次;中國最著名的相聲大師侯寶林給自己定了一條規矩:每個段子不練上100遍,決不拿上台。全世界所有的成功者,無論學歷高低、種族、性別,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堅持到底,在打擊中、挫折中、逆境中、失敗中、感情糾葛中跌撞著向前走,永不放棄。

  所以說,堅持,也就是永遠擁有堅強的意志力,才是治好孩子“心病”的藥引,也是達到一切目標的必備條件。

  當然,鍛煉意志力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那麼,面對正在試圖以生病要求家長做這做那的孩子,家長該怎麼反應呢?

  情景再現

  女兒撅著小嘴說:“媽媽,我發燒了,好難受啊,我想讓小姨來看我,行不行啊?”

  媽媽說:“行啊,我知道你最喜歡小姨了,只要你燒一退,小姨就在門口了!”

  兒子捂著肚子說:“爸爸,我拉肚子好難受,我想吃薯條,好嗎?”

  爸爸笑著回答:“好啊,爸爸知道你最愛吃薯條了,只要你病一好,立刻就去麥當勞給你買。”

  又一個娃娃皺著小眉頭說:“媽媽,我頭好疼啊,我想玩變形金剛,平時都沒有時間玩兒,讓我玩兒好嗎?”

  媽媽滿口答應:“好啊”,可她緊接著又說:“只要你病好了,就能好好玩兒了!”

  對付孩子以“病”為樂的心理和行為,父母必須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什麼都可以有,就是不能有病!生病絕不是功勞。一旦有病,好吃的、好玩的、想見的人都沒有了。只有不生病,那些想要的才可能出現。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破解寶寶節後綜合症3妙招

元宵節一過,熱鬧的春節宣告結束,許多父母卻開始叫苦連天:節後的寶寶對過去的春節“意猶未盡”,作息日夜顛倒,睡眠不復規律;沉迷游玩無法自拔,已適應幼兒園生活的又重新患上入園恐懼症;節後脾氣

治療嬰兒濕疹的三種方法

第1步:去除過敏因素  對於嬰兒來說,最常引起過敏的食物包括牛奶、雞蛋、花生、大豆、麥子、海鮮和帶籽的水果。其中最為常見的,也是不太容易避免的即是牛奶。從這個意義上講,盡可能堅持母乳喂養,特別是生後頭4~6個月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