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育兒新知 >> 孩子意外受傷近六成家長不知所措

孩子意外受傷近六成家長不知所措

  日前,晨報就兒童意外傷害的一些問題隨機調查了100位讀者,結果顯示,面對孩子遭受到突如其來的傷害,近6成家長不知道該如何應對。近9成的家長認為,最容易導致兒童在室內活動時發生意外傷害的物體為“家具的稜角”、“熱水瓶與熱水壺”以及“電器插座”。暑假是兒童發生意外傷害的高發期,前天接連發生的松江兩女孩落水和奉賢孩子手指卡進座椅事件,再次給兒童的安全敲響警鐘,而據統計,僅今年5月間,本市媒體報道的兒童溺水事件達6起,造成7人死亡、1人失蹤。此外,兒童吞服果凍噎食、高處墜落傷亡、被寵物咬傷等事件也時有發生。

  日前,晨報就兒童意外傷害的一些問題隨機調查了100位讀者,結果顯示,面對孩子遭受到突如其來的傷害,近6成家長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調查表明,43%的家長認為“3-6歲”是最容易遭受意外傷害的年齡段,其中“燙傷”被認為是孩子最常見的意外傷害,緊隨其後的依次是“墜落傷”、“溺水”和“被寵物咬傷”。對於導致兒童意外傷害事件發生的最主要原因,77%的家長認為是自身管理疏忽,少數人認為是孩子疏忽或校方疏忽。

孩子意外受傷近六成家長不知所措

  近9成的家長認為,最容易導致兒童在室內活動時發生意外傷害的物體為“家具的稜角”、“熱水瓶與熱水壺”以及“電器插座”。66%的家長表示,兒童在戶外活動時,最擔心發生的意外傷害是“交通事故”,21%的家長則最擔心“墜落或跌傷”。

  調查中,超過8成的家長認為“從小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是最有效防止兒童意外傷害的途徑,其次為“家長隨時跟隨其左右”和“讓兒童遠離容易造成意外傷害的東西”。由此可見,目前絕大多數家庭為獨生子女家庭,家長對孩子自我保護意識培養的意識非常強烈。

  面對孩子遭受意外傷害,家長們的反應也不一。79%的家長在孩子遭受傷害時,會立即參與搶救,但只有20%的家長會想到向他人求援或報警。

  此外,超過6成的家長沒有讓孩子學習過游泳或急救等技能,只有2名家長教過孩子急救和包扎等急救知識。58%的家長沒有處理燙傷、磕傷、溺水或寵物咬傷等意外傷害的經驗。

  部分受訪者甚至表示,看到孩子遇險後,腦子變得一片空白,根本不知道如何參與營救、簡單處理傷口或人工呼吸。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職場媽媽該如何堅持母乳喂養

職場媽媽想繼續給寶寶母乳喂養,最普遍的方法是擠奶,說到定時擠奶,今天小巫將給大家講講在上班時如何的擠奶,以及母乳的保存和加熱。  1、擠奶的頻率和量  一般來說媽媽都是在寶寶滿4個月後上班的,這個時候大部分寶寶

鮮奶與配方奶 哪個更適合嬰兒?

蛋白質 乳清蛋白比酪蛋白更好吸收  對於新生寶寶一般不建議直接食用鮮牛奶,這是因為蛋白質的機構不同。母乳中的乳清蛋白含量高且容易被消化,而酪蛋白雖然營養豐富,但屬於一種極難消化分解的凝乳,過量的酪蛋白會產生較高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