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願不願意承認,“打”已成為一些家庭的家教方法之一,甚至被部分家長視為最直接有效的辦法。
美國最新一項研究顯示,從1歲就開始挨打的幼兒在認知測試中的表現糟糕,表現出更強的攻擊性。
廣泛調查
研究人員調查2500個低收入家庭的孩子。除向家長詢問孩子表現和挨打情況外,還定期家訪,以了解孩子在1歲、2歲和3歲時的親子關系。
調查結果顯示,約有三分之一1歲兒童在調查前一周曾挨打;2歲和3歲兒童挨打的比例接近半數。1歲兒童平均每周挨打2.6次,2歲兒童挨打3次。
研究發現,1歲時就開始挨打的幼兒到2歲時會表現出更強的攻擊性,3歲時思維能力欠佳。
研究人員同時調查了家長對孩子叫喊、責罵、貶損所產生的影響,結果顯示,如果家長平時對孩子充滿關心、愛和支持,則偶爾發火並不會產生負面影響。
消極影響
健康生活(HealthDay)網站15日引述研究參與者,杜克大學兒童與家庭政策中心專家莉薩·J·伯林的話報道:“1歲是建立優質家庭教育以及良好親子關系的關鍵時期,但挨打會給孩子帶來消極影響。”
研究報告發表在最新一期《兒童發展》雜志上。
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校區人類發展和家庭科學系教授伊麗莎白·T·格沙弗說,這項研究又一次證明了挨打對兒童的影響。
他說:“幾乎全部研究結果都證明挨打會給兒童帶來負面影響。從小挨打的孩子更具有攻擊性、更容易走上犯罪道路、甚至還會出現精神問題。”
他補充說,孩子會模仿父母的行為,因此父母的打罵對孩子產生一種“示范”作用,讓他們學會使用暴力。
過渡時期
一些兒童行為專家辯駁說,打罵孩子在低收入家庭群體中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因此並不會對兒童產生嚴重不良影響。
伯林說:“盡管低收入家庭中打孩子現象更加普遍,但研究證明,它依然會帶來消極影響。”他還說:“傳統觀點認為,愛打架、不聽話的孩子自然會遭到更多體罰。但研究證明,事實並非如此。”
伯林說:“體罰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正處於一個過渡時期。總的來說,體罰現象呈下降趨勢,但仍有人固執地相信體罰,因為他們就是挨打長大的。他們希望繼承這種傳統。”
此外,研究人員推測,以打罵為教育方式的家長通常不會給孩子講道理。這會阻礙孩子的認知能力發展。
![]() |
夏季也別忘了做個水寶寶 5大原則須牢記
一、夏季給寶寶補水,家長謹記5大原則 1、每天多給寶貝喝湯、喝粥 天氣炎熱時身體新陳代謝旺盛,會使寶貝出很多汗,因此,寶貝的身體比大人需要補充更多的水。 媽咪應該頓頓為寶貝安排一些湯或粥類的食物,防止寶貝 |
![]() |
兒童哮喘家庭護理是很重要
哮喘是兒童的常見呼吸道疾病之一,據有關資料表明,哮喘患兒中約70%~80%在青春期以後能獲得痊愈;約有20%—30%卻發展為成人哮喘,反復發作,嚴重影響身體健康。同是哮喘病,為什麼有人能痊愈而有人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