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育兒新知 >> 嬰孩可不是傻瓜,能知父母心

嬰孩可不是傻瓜,能知父母心

  “這小家伙到底在想些什麼?”—每位母親看著自己嬰孩寶貝的大眼睛時,大概都會想到這個問題;“他究竟要什麼?牛奶?玩具?還是什麼都不要?”

  著有《理性嬰孩》(ThePhilosophicalBaby)的葛普妮克博士(AlisonGopnik)指出,嬰孩的腦袋瓜運作模式,比我們想象過的都更復雜。她表示:“大概直到20年前,科學家都還認為嬰孩的思考都是自我中心、不合邏輯;但是後來才逐漸發現,嬰孩對許多事物的認知、學習及體驗甚至還比成人還多。”

  以下便是葛普妮克博士的有趣發現:

  一、嬰孩很早就能感知別人的想法。

  傳統觀念認為,小孩子一直要到七歲才能感知其它人心裡的想法,但新研究顯示,他們大概七個月大的時候就有了感知能力。葛普妮克說:“很小的嬰兒,也知道人類有欲望及目標;他看見你伸手朝向物品時,就知道你想要捉住那個東西。”

嬰孩可不是傻瓜,能知父母心

  二、嬰孩知道想象中的玩伴實際上並不存在。

  葛普妮克指出,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懷裡的絨毛熊不是活的動物,而多達70%的小孩都有想象中的玩伴,那是他們體驗外部世界化的方式。

  “在三或四歲時,他們就了解這些想象中的朋友並不是真的,但是為了了解其它人怎麼做,他們會開始想象各種可能:如果一個人有10呎高,或者能夠隱形,會怎麼樣?”

  三、嬰兒的疑惑需要獲得解答,就如同植物需要澆水。

  他們一直問著“為什麼”的時候,絕不是為了惹人生氣,而是他們無法克制。葛普妮克說:“小孩子想要盡可能地探索這個世界,所以他們纏著大人問,大人應該耐心解答。畢竟,後來大人就會懷念小孩纏著他們的日子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麻疹病兒一定要“忌口”嗎

一些老年人主張在孩子出麻疹時要“忌口”,也就是不讓孩子吃肉、雞蛋、牛奶等,他們認為這些食物是“發物”,孩子吃了以後“上火”,會長眼屎、流膿

腹瀉小寶寶 奶粉如何選擇?

一般而言,未滿月寶寶的腸道功能並不十分成熟,對脂肪及乳糖的消化能力尚差,所以不論喂食何種奶水,其大便多為煳狀。吃母奶的嬰兒,大便多呈現松軟,量多,且次數亦多,幾乎每次吃奶或每隔一小時就排便一次,但大便顏色正常,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