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信號和規律
信號
腿打戰,踱步、轉圈圈
寶寶玩著、玩著開始雙腿打戰,有時候還像夾著什麼東西似的來回踱步,甚至在一圈圈地轉圈。
翻身、哼唧
寶寶入睡後有小便,會來回翻身,還輕聲地哼唧。
規律
飲水後半小時
在飲水後半小時左右排第1次小便,如果不繼續飲水,一般間隔2~3小時再尿1次。
一夜1~2次
夜間的排便時間與次數,也依據寶寶的入睡時間、攝入水量來定。入睡後寶寶的小便次數減少,一夜小便1~2次。一般半夜需把一次尿。
大便信號和規律
信號
突然眼發直,使勁兒
玩耍中忽然停下來或蹲下來,發呆、愣神,不言聲了,感覺好像在使勁。
偶爾會用語言報告有臭臭
有的寶寶1歲左右語言發展比較好,可以在這時問問寶寶“有便(臭臭)嗎?”告訴寶寶有便(臭臭)可以告訴媽媽。
規律
因人而異,促使寶寶規律排便
根據寶寶的飲食和消化吸收特點,每天1~2次或2~3天1次大便都有可能,只要寶寶在大便時不費勁,大便質軟不干燥,都是正常大便。可以通過飲食調整和促使寶寶在相對固定的時間排便,逐漸形成規律。
給父母的建議
寶寶在1歲半到2歲之間,膀胱和直腸肌肉就逐漸發展到有控制大小便的能力了。如廁訓練,即使在生理成熟的基礎上,如果嘗試訓練2周以上仍不能奏效,就該適時停止訓練一段時間(一般在1個月以上)再重新開始訓練。家長需要放松心態,在1~2歲期間的寶寶,即使不能撤掉尿布,對將來的成長也不會有實質性的妨礙。終有一天,條件成熟,寶寶就會開始自己如廁,只不過這個過程可能比其他寶寶長一些,遲一些而已。
准備一個可愛的小馬桶
1歲後就可以正式給寶寶准備一個可愛的坐便盆了,用坐便代替把尿、把便。這樣相當於告訴寶寶有了大小便要排在固定的地方。讓寶寶有興趣在上面試著坐一坐,並逐漸將噓噓、臭臭與便盆聯系起來。慢慢地,寶寶只要有了便意,即便還不會說話的寶寶,也會蹒跚到自己的小便盆邊,發出大小便的信號。大便要控制坐桶的時間,一次最好不超過5分鐘。(注意便盆樣式、功能不要太花哨,以免過多吸引寶寶的注意力,不能專心尿便。)
穿條漂亮的小內褲
給寶寶穿一條漂亮的小內褲,比如內褲上有小動物圖案,告訴寶寶如果大小便到褲子裡,會弄髒動物朋友。激發寶寶主動示意大小便的積極性。(有棉質的訓練褲或內褲式的紙尿褲,可作為過渡。)
別著急夜間摘掉紙尿褲
寶寶控制尿便的順序一般為:夜間大便——白天大便——白天小便——夜間小便,由於小寶貝的尿意會來得比較急,從控制大便做起會容易些;而夜間小便往往與寶貝晚間飲水量和睡眠質量有關,睡得比較沉的寶貝夜間很難醒來,可以慢慢等到膀胱能夠存住整晚的尿液,再撤掉紙尿褲也不遲。有些不刻意訓練的寶寶,可能到2~3歲還需要夜間穿紙尿褲防尿,也屬正常。如果寶寶夜間不願意被把尿,不必強求,可以繼續用紙尿褲,畢竟保證高質量的睡眠更為重要。
主動詢問“你有便便嗎?”
2歲之前的寶寶還沒有人際交往的意識,不會應答大人的話。當大人摸索到寶寶的大小便規律後,詢問寶寶有無大小便,寶寶無應答時,直接讓寶寶坐桶即可,寶寶不拒絕就表示有便。詢問的目的不在於讓寶寶應答,而是幫助寶寶形成主動示意要大小便的意識。
不強迫把尿
1歲半到2歲間,寶寶會有一個波動期,大人越是要求寶寶主動報告大小便,他越是不說,越是主動詢問越是不理會。大人可順其自然,讓他直接坐桶,打挺則作罷,避免強迫寶寶。只要寶寶能主動示意大小便,一定要真誠贊揚寶寶,強化好行為。如果讓寶寶坐便時不尿,起來穿上褲子就尿,說明寶寶還沒有准備好或有反抗心理,那就過段時間再嘗試吧!
提醒媽媽!
如果寶貝脫掉尿褲坐在便盆上不拉不尿,剛穿好褲子,很快就有尿便,說明寶貝在抵觸如廁訓練。請尊重寶貝的選擇,暫停一段時間,等寶貝自己作好准備後再開始吧!
尿便訓練是寶貝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如同寶寶學會走路、學會跑跳一樣,請遵循寶貝自身的發展規律,媽咪不可操之過急,更不要盲目與其他寶貝比較。
不要整天追著寶貝問“有沒有便便”,每次訓練寶貝坐5~10分鐘,如果寶貝沒有便意,不必讓寶貝坐更長時間,更不能用玩玩具、講故事、吃東西等哄著寶貝排便。
![]() |
小兒腹瀉 不宜用的藥物
臨床上治療腹瀉的藥物很多,有專門用於止瀉的功能性止瀉藥,亦有根據病因選用的抗菌藥、抗病毒藥,以及各種腸粘膜保護劑、微生態調節劑等。上述許多藥物在治療腹瀉中雖然療效較好,但其中有些藥物對於機體發育尚不完善的小兒來 |
![]() |
兒童攀比心理 家長如何面對
一、造成學齡前兒童攀比心理的原因 1、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為幼兒攀比心理提供經濟基礎。過去經濟較落後,人們連生活都難以維持,哪裡會存在攀比?隨著經濟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