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兒童心理 >> 了解0-12歲孩子的心理發育過程

了解0-12歲孩子的心理發育過程

  走進孩子的心理迷宮

  首先,我想帶領讀者縱覽一下兒童在0~12歲之間的心理發育過程。孩子生命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要時刻都集中在這個階段,這些重要時刻也將在本書中一一展開。

  早在孩子從媽媽的肚子裡出來,在和爸爸、媽媽正式見面之前,孩子已經存在於他們的腦海裡了。那時,他既待在媽媽的肚子裡,也待在爸爸、媽媽的想象裡。他們渴望著他,期待他降臨到這個世界的日子。

  出生:孩子有一個小小的、熱乎乎的身體,有自己的名字,還有一條看不見的紐帶把他和爸爸、媽媽緊緊地聯系在一起。這條看不見的紐帶源於孩子和父母之間的互動。這是在一天天的交流中積累起來的,它看不見摸不著,但“潤物細無聲”,從很多細節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父母說話的聲音、身上的氣味、哼唱的催眠曲、被他們背著抱著的感覺等等。媽媽溫暖寬廣的懷抱,是孩子生命之初的港灣。

  而另一方面,孩子擁有的健康體魄、每一次從夢中醒來的模樣、和周圍大人的種種互動,甚至他的眼淚,都被父母看作上天賜予的珍貴禮物。父母在孩子身上投注了深沉的愛、熱情和全部的關注。

  一旦孩子和父母建立了初步的情感聯系,他就開始步入了人生的軌道,一刻不停地成長起來。這期間偶爾出現暫時的倒退現象,請不要擔心,這是正常的。

  在全書的正文開始以前,我先帶大家認識一個我認為很重要的理念。如果單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孩子過得好不好,可以用“健康三部曲”的方法來驗證。這個三部曲由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的三個重要內容構成,父母只要問自己三個問題就知道了:孩子吃得香嗎?睡得好嗎?心情好不好?(是不是自然地表露情緒)

  如果以上三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就可以認為孩子在健康成長。也許他的生活中還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小危機、小問題,但這些小麻煩就像長長旅途裡的匆匆過客,很快就會過去,不必太過介意。了解了孩子即將跨越的各個重要關卡,這些問題就都容易解決。現在我們一起來了解孩子心理發育過程中的各個關鍵時期。

  6周:孩子有意識地露出第一個笑容,表示他正在和外界進行互動。

  8個月:孩子感覺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是媽媽身上的一部分。

  9個月:孩子第一次做惡夢,這是孩子認識到與母親是彼此分離的個體的證明。這種分離對孩子具有象征意義,表明孩子認識到必須依附於父母而存在。由於缺乏獨立性,意識到無力保護自己,孩子感覺很受傷,因此引發夜裡的惡夢。

  18個月~三四歲:孩子進入全面反抗的叛逆期。他否決父母的所有提議,反抗父母的所有命令,什麼都想說“不”。這其中很大一部分“不”其實是孩子在嘗試表達自己的心願,以及對父母關注的渴求。他說“不”的時候,其實是想說:“這是你的想法,不是我的想法。我有我的想法,我和你是平等的。”這同樣是一種證明自身獨立性的方式,通過說“不”來表示自身的獨立完整,從精神層面上將自己和父母區分開來。

  兩歲:大約兩歲的時候,孩子開始出現不肯入睡的問題。孩子開始害怕一個人睡,害怕一個人孤零零地躺在黑夜裡,不肯離開父母。他可能在害怕什麼東西,但又無法確切地說出來,因為引起他害怕的本來就是模糊的想法。有的孩子在這個年紀時就能記得做過的惡夢。隨著孩子的逐步發育,不肯一個人睡的問題也逐漸明顯。

  孩子盡管在白天表現得唯我獨尊,對所有事情都說“不”,可一旦夜幕降臨,他就像變了個人似的,感到無力又脆弱。記憶裡惡夢中的緊張,以及離開父母後內心滋生的危機感同時向他襲來,不知不覺中他感到害怕,於是陷入做惡夢的循環。可第二天早上醒來,強橫的個性再次抬頭,又開始對所有事情說“不”,叛逆程度進一步加強。

  2~4歲:此時,孩子要完成心理發育過程中的第一項任務:自我獨立,即構築自我,從而成為一個完整的個體。獨立個體的各個部分由很多東西聚集形成。因此,孩子要學著認識構築自我世界的所有東西:爸爸、媽媽、居住的房子、小伙伴、幼兒園老師、同學、玩具,

  他經歷的歡樂、痛苦、嫉妒、害怕等情緒,一切讓他感到和自己有聯系的東西,一切他自身包含的東西。打個比方,這項構築自我的“心理工程”,就像拼圖游戲一樣,要在一個規定的范圍內,把分散的各個部分拼成一個嚴實的整體。這個心理工程對孩子的個性發展很重要,如果這一步“拼圖”不能很好地完成,那他以後的獨立人格會有碎片化的風險。下面舉三個簡單卻有特點的案例,來說明上文提到的這個重要階段是如何實現的。

  ●碎掉的餅干:孩子2~4歲的時候,要是別人給他一塊碎成兩半的餅干,孩子很可能會拒絕接受,因為餅干不是完整的一塊,會讓孩子產生支離破碎的感覺。而他此時正在和碎片化抗爭呢,忙著要把自己塑造成獨立統一的個體。

  ●很多孩子,主要是女孩子,喜歡把各種形狀的紙片或卡通畫上的圖案剪下再拼貼起來。這種拼貼游戲由心理需求驅動,是內心活動的外在表現。將散落在各處的碎片搜集起來,不正是孩子構築自我、塑造個性的過程嗎?

  ●在構築自我意識的階段,孩子顯得格外小氣,不肯把自己的東西借給別人。不管別人借的是什麼,在孩子眼裡,都仿佛是要從他的資產中挖去一塊。或者說,將他內心的拼圖拿走一塊,而這會毀了這個拼圖。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是“自私鬼”,一切都以自我為中心。

  4歲:再次遇到問題,這時遇到的問題比在兩歲時遇到的問題復雜。因為孩子到了4歲時,智商有了發展,睡覺前的恐懼感更加強烈了。他會想象出變成人形的妖怪,會擔心有野獸闖入房間。盤旋在孩子腦海中的可能是幽靈、怪獸、食人魔、巫婆、野狼或鳄魚。可在白天,孩子又纏著父母講故事,想聽到關於妖魔鬼怪的傳說,這是因為父母在身邊,他感覺很安全。

  但到了晚上,這些可怕的鬼怪在腦海中卷土重來,此時沒有父母陪伴,要八個多小時後才能再次得到父母的庇護,於是他們孤零零地待在黑夜裡,一動不動,看上去又脆弱又無力。在苦苦忍受許久之後,孩子終於認清了現實:自己還只是個小孩,是個小不點兒,如果妖怪來襲,他根本無力抵擋。

  這個年紀的孩子學會了畫畫。他會先畫一個封口的圓,再在圓裡面塗上兩個大黑點代表眼睛,再畫上一條彎曲的線代表嘴巴。就這樣,一幅人臉“大作”誕生了。隨著孩子對繪畫的癡迷,他畫出來的畫像越來越接近現實中的人的樣子,也越來越具體。慢慢地,一幅完整的小人畫完成了。孩子接著畫出人的身體,然後是自己的全身相,再是別人的畫像,再後來是他自己處在社會中的畫像。通過畫圖,孩子從自然人過渡成一個社會人。

  4~7歲:孩子的想象力得到進一步發展。此時教導孩子的有父母、老師,乃至社會上的其他人,比如同學、鄰居、祖父母、小商販、節目主持人等等,孩子逐漸學會社會規則。大約從6歲起,孩子進入小學接受正式教育,邁入了人生的新階段。對孩子而言,這是一個特別復雜的時刻。他感到周圍的所有人——父母、哥哥、姐姐、祖父母等,每個人都再三叮囑他要學會融入集體生活,其他壓力也突然紛至沓來。

  他開始了學習生涯,而這會持續很久!孩子開始焦躁不安,有的小孩會因害怕輸掉挑戰而畏懼退縮。很自然地,他們退回到“嬰兒”的小巢,躲到曾經習慣的父母營造的安全范圍裡。重新回到小嬰兒的狀態,這會讓他們安心一些。有的孩子重新拾起吸大拇指的舊習,有的又開始做惡夢,有的會臉部抽搐,有的則在夢裡拼命逃跑、躲避……所有這一切都是自然反應,沒什麼大不了。倒退是孩子成長發育過程中的必經之道,是必然會發生的。

  6~8歲:孩子在這個階段充滿了想象力,創造力倍增,包括精神世界的構建和其他各個方面。舉個例子來說,男孩會想象中世紀的城堡、對抗敵人的超級武器、噴氣式飛機、屠龍的寶劍、恐龍占領地球等等;女孩則沉醉於娃娃、森林裡長得和人一樣的精靈和神仙,還有紙質工藝品、卡通畫、珍珠,或其他任何天然材料或經過精加工的材料。她們給娃娃穿上時髦的衣服,給它設計發型,顯示出她們的心靈手巧和審美品位。

  在孩子精神世界的發展過程裡,想象力從這個時期開始突增,到8歲趨於穩定。

  8歲:一場革命悄悄地進行。忽如一夜春風來,一連串的火花被緩緩引燃。孩子慢慢脫離想象世界,一點一點地步入現實生活。孩子仿佛一夜之間開竅,突然變得懂事了。他在生活中不斷妥協、踉跄前行,前行方向也一次次地修正。因為孩子的個性不同,有的孩子將擁有充滿歡笑的未來,有的則將經歷痛苦的歷程。

  爸爸、媽媽應該動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來面對這個復雜時期,否則孩子會有“偏離正軌”的危險。但正如我一再強調的那樣,一切都是可以彌補的。

  8~12歲:孩子正式成為青少年之前,還有好幾年的時間用來調整自己,給自己定位,以達到一個和諧的狀態。孩子在這個年紀學會了懂禮貌,因為這時正是溫順聽話的年紀,特別討人喜歡。他們不遺余力地想讓父母開心,在家裡願意配合父母,在學校一心爭做優秀學生。

  但孩子無法事事如願,不知不覺間就會受到心理壓力的煎熬。這種焦慮看不見,卻是真實存在的:他們馬上會成長為少年,然後變成真正的大人,和大人一樣強壯、一樣聰明、一樣表現優異。但與此同時,他們害怕挫折,害怕讓父母討厭,害怕失去他們的寵愛。他們希望從同齡人中脫穎而出。當受到大孩子的挑釁時,他們希望能捍衛自己的尊嚴。他們甚至害怕自己有恐懼心。他們給自己施加了這些壓力,對自己嚴格要求。

  必須承認,整個社會也在推波助瀾,讓孩子在不知不覺間變得壓抑。這些壓力干擾了孩子的思維,轉移了孩子的一部分精力。無論在家裡、學校、運動場上,還是在上下學的途中,孩子的注意力都不如以前集中了。另一種注意力的轉移發生在孩子上床睡覺前,孩子不肯一個人睡,而這會造成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沖突。

  前面還有那麼多考驗和困難等著孩子,因此我們在此守候,邀請爸爸、媽媽一起來探尋孩子的心理迷宮,更好地理解孩子,幫助孩子跨過這些坎。

  現在,讓我們一起進入孩子的世界吧!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預防寶寶被電源插座傷害

家中客廳總是少不了電視、DVD、音響之類的電器,這些電器的電源插座一般距離地面都不太高,寶貝很容易輕而易舉能觸摸到的地方,這對寶寶來說也是不小的隱患。  雖然父母都會考慮將這些電源插座隱藏在比較隱蔽的角落,但是

孩子不慎吞下異物需要如何急救

小球、積木、紐扣、硬幣……嬰幼兒總喜歡抓起東西,往嘴裡塞,嘗嘗它們的味道。這是他們認識世界的方式,但也可能成為危及生命的誘因。因為逗笑、叫喊、哭鬧時,這些異物一不小心就會嗆入氣管,若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