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兒童心理 >> 恐怖的兩歲 人生第一個逆反期

恐怖的兩歲 人生第一個逆反期

  西方有“恐怖的兩歲”的說法,代表這一時期的孩子需要父母更多耐心和方法,才能度過。

  孩子2歲多以後,會突然變得不太“聽話”——叫他往東偏往西,還會在公眾場合大吵大鬧,令家長甚為難堪。正因為這時期的孩子難搞,又在似懂非懂的年紀,所以不僅老人常說“三歲小孩,貓狗都嫌”,西方也有“恐怖的兩歲”這種說法,代表這一個時期的孩子,需要父母親更多耐心和方法,才能度過。

恐怖的兩歲 人生第一個逆反期

  “自我意識”渴望自立

  “我們出去玩吧?”“不!”;“媽媽幫你穿鞋好不好?”“不要!”……金寶貝教務總監鐘佩菁正經歷著女兒的Terrible2——恐怖的兩歲。

  部分研究表明,許多寶寶都會在2歲左右進入人生第一個“叛逆期”。因為這個時期的寶寶們,漸漸有了“自我意識”,覺得自己長大了,什麼事都喜歡自己嘗試,不喜歡別人幫忙,並通過動作表示“反抗”。

  親子教育專家沈佳慧說,這個時期的孩子,每天都有許多種情緒在心中作怪,比如恐懼、害羞、嫉妒等等。“這一段時期,可以說是由嬰兒轉變為兒童的過渡期,就如同兒童轉變為成人必須經歷青少年時期一樣,是成長必經的過程之一。”

  這一階段,孩子會開始不喜歡被使喚,不過也可能走向另一個極端——更依賴。過去膽大的孩子可能突然變得黏人、膽小、怕陌生人、怕黑或打雷等等。

  見招拆招好過互相治氣

  鐘佩菁知道如何巧妙應付女兒的“逆反期”。她會把孩子的鞋放在門口,自己先穿衣服,這時嘴上喊著不要出去玩的小朋友,自己就會跑去穿鞋。而等她費了半天勁穿不上鞋時,媽媽再來幫她,她就不會拒絕了。

  而對於孩子在公共場合突然“發飙”,寶寶樹旗下米卡成長天地副總編王莉愛建議:家長要先分析“發飙”原因,而非簡單應允或拒絕,同時家長不能和寶寶“治氣”。

  ■案例分析

  指導專家:

  ●沈佳慧,親子教育專家

  ●王莉愛,寶寶樹旗下米卡成長天地副總編

  ●鐘佩菁,金寶貝教務總監

  “媽媽生氣了”不要輕易用

  有時面對孩子的叛逆行為,我會用“別鬧了,媽媽生氣了!”、“你再不好好坐著吃飯,媽媽就生氣了!”等來嚇唬女兒,覺得她意識到家長生氣了就會乖乖聽話。但現實中往往不管用。有時候2歲多的女兒也會在發完脾氣後,可憐巴巴地看著我說,“媽媽,你這回生氣嗎?”——小雨媽媽

  【專家支招】

  孩子就是故意惹你生氣,你還告訴她“媽媽生氣了”,那不正好達到他的目的?孩子就是想挑戰權威,想試試看會不會因為激怒你而有些好處,如果什麼事都沒發生,慢慢地孩子就會知道這樣的試探沒用,就會減少這些類似行為。(沈佳慧)

  如果每次家長都用“媽媽生氣了”來嚇唬孩子,那孩子也會空洞地理解為這只是一句話,和“狼來了”的故事一樣。家長的情緒態度要在最需要的地方表現,但不能期許嚇唬能變成“萬金油”。(王莉愛)

  分析黏人原因指責不是對策

  女兒突然變得特別黏人,到哪都得跟著媽媽。4歲多了,還老讓我抱著走,說好自己走,可到了街上她准會哭哭啼啼地說:“我累了,要抱抱。”有時我也忍不住會發脾氣指責女兒不乖。——樂樂媽

  【專家支招】

  要嘗試去尋找孩子變得特別黏人的原因,是看了某些圖書、動畫片受到影響,或在幼兒園與同伴關系發生變化,又或是家裡一些瑣事讓孩子突然間希望和母親親昵。父母要用積極的方式來鼓勵孩子,孩子自己走的時候要積極鼓勵,盡量別發脾氣指責孩子。(王莉愛)

  得先想想自己陪伴孩子的時間是否足夠,是否滿足了孩子的安全感。對老要抱的問題,得判斷是到了陌生環境不適應,還是真累了。滿足安全感的前提下,可采用“延遲滿足”培養孩子獨立性。如以路上的某些建築作為路標,鼓勵孩子一起走。單純指責只會加重孩子的對抗情緒。(鐘佩菁)

  制止破壞行為可適當懲罰

  3歲的兒子特別愛搞破壞,常常把茶幾上的東西統統掃到地上,還踩上幾腳。只要不順他的心,就哭鬧不止。老人沒辦法,只好順著他。——陽陽媽

恐怖的兩歲 人生第一個逆反期

  【專家支招】

  亂摔東西哭鬧不止的原因有很多種。比較常見的是孩子希望得到更多“關注”。對學齡前兒童來說,他們無法准確分辨出事情的對錯,但會將行為和結果直接聯系起來。若每次亂摔東西、亂哭鬧,換來的都是媽媽更親密的疼愛和照顧,久而久之亂發脾氣就會成為他們獲得更多關注的有效途徑。家長要在一開始時及時制止,並先認真詢問孩子的需求或不滿,再提出一些建議的方法,明確告訴孩子他的願望或想法沒有問題,但亂摔東西是不對的,並告知如果再出現類似情況會實施一些小的懲罰措施(如減少看動畫片的時間等)。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小寶寶開始認生了

這年齡的孩子見到生人會顯露出害怕、警覺、退縮的表現,甚至會出現哭鬧,不願意和生人接近,更不用說是抱他了,而見到熟悉的家人,尤其是母親就會表現出開心,活潑的樣子,大家都知道這是孩子認生的表現。每一個孩子都會有這個

小心父母的無心話會導致孩子自卑

我們常說:“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當父母一心為孩子的未來鋪路時,經常忘記了孩子健康成長的最重要因素。如果父母對兒女的期望過高,給孩子的壓力過大,那麼孩子就像被套上了沉重的枷鎖,再也無法前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