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兒童心理 >> 心理健康 要從孩子抓起

心理健康 要從孩子抓起

  如今,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412”(4個老人,1個孩子,夫妻2人)的家庭構成,讓孩子“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然而,家庭把更多的關注放在了孩子的身體狀況和學習成績上,卻對他們的心理健康關注甚少。

  心理健康不可輕視

  世界衛生組織給健康所下的定義是:“不僅是沒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個體在身體上、精神上、社會上的完滿狀態。”由此可知,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同等重要。

心理健康 要從孩子抓起

  1月13日,許昌實驗小學的賈朋老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應具備幾個特點:即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能逐漸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向上的心境;能學會與周圍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與合作、尊重別人、樂於助人;能自我接納,有自制力,能積極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適應環境;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健全的人格。

  “孩子心理健康,有利於他個人生長。心理健康的孩子通常會感到愉悅,他可以很快適應各種環境,並與他人正常交往,處理好人際關系。同時,心理健康的孩子能夠科學、理性地面對各種困難和挫折。”賈朋說,孩子心理健康,對他今後的生活、工作、婚姻等都非常有益。反之,如果一個孩子心理不健康,家長不及時干預會引起嚴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礙,影響兒童適應社會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學業成績,給家庭和社會帶來負擔。因此,心理健康要從小抓起。

  把握孩子的心理疾患

  作為家長,每個人都關心自己的孩子心理是否健康,那麼,心理出現障礙的孩子主要表現是怎樣的呢?許昌市未成年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副主任孔麗紅介紹,一般來說,孩子出現心理問題會在情緒、行為及生理方面出現異常變化,這些外在表現可以看作是心理求助信號。

  市區八一路的李女士說起自己7歲的孩子就一肚子苦水。她說,平時她對孩子要求很嚴格,也非常用心地培養孩子,可孩子就是不爭氣,上課時老是注意力不集中,總愛發呆,考試還經常漏題。孩子時常為一些小事大發脾氣,一不順心便哭鬧不停。

  其實,不少孩子在幼兒期或學齡前期就出現了心理異常,只是表現比較輕微,沒有引起家長的注意。孩子上學讀書後,這些心理疾病影響了學習成績,家長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一般來說,兒童出現心理問題會在情緒、行為及生理方面出現異常變化,這些外在表現可以看作心理求助信號。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情緒表現:恐懼,焦慮,不願上學,容易生氣,想輕生(認為活著沒有意思,有度日如年的感覺,興趣減少或多變,情緒低落)。二是行為表現:離群獨處,不與同年齡小朋友一起玩,沉默少語、少動,精神不集中,有暴力傾向和逃學、偷東西等行為。三是生理表現:頭部、腹部疼痛,惡心,嘔吐,厭食或貪食,早醒,入睡困難,耳鳴,尿頻甚至全身不適,而軀體檢查及實驗室檢查又沒有軀體疾病。

心理健康 要從孩子抓起

  父母要做好“身教”

  孔麗紅表示,對於孩子的心理問題,如果不及時干預會引起嚴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礙,影響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學業成績,給家庭和社會帶來負擔。因此,家長要多了解孩子心理特點及有關心理疾病的知識,並對孩子的智力水平、興趣愛好等有更全面的了解,不能盲目攀比、模仿,還要根據自己孩子的氣質類型及特長興趣因材施教。

  孔麗紅認為,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應滲透在家庭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學校教育工作的全過程中,對不同年齡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學會認知、學會共同生活、學會做事、學會生存”作為對孩子的終身教育目標,點點滴滴,持之以恆,讓孩子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均能健康成長。

  同時,在現實生活中,有些父母感情不和,對兒童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的影響;有些家庭缺少溝通,對兒女的學習和生活漠不關心;有的對孩子無原則的遷就、溺愛,使之任性胡為;有的父母隨心所欲地改變孩子的要求,許諾和懲罰方式時緊時松等,這都是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

  孔麗紅建議,在家庭中,父母處處要以身示范,嚴格要求自己,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幫助孩子把不良的心理表現消滅在萌芽狀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孩子高血壓該如何用藥

  藥物治療包括降

低頭玩手機是對孩子的冷暴力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父母沉溺手機或許會影響親子關系。波士頓醫療中心行為兒科學專家珍妮·拉德斯基帶領研究小組觀察帶小孩在快餐店就餐的父母。統計顯示,三分之一的父母在進餐過程中不時使用手機;73%的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