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兒童心理 >> 親子交流:家長應用“我”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親子交流:家長應用“我”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1)家長確切的情緒感受,(2)孩子惹惱家長的具體行為,(3)為什麼這樣的行為會使家長難受。例如,上初三的大鵬在家亂丟東西,媽媽看了很惱火,她說:“我很生氣,你把房間弄得又髒又亂。我費了很大勁把家裡收拾干淨,你一點不尊重我的勞動。”“我”語言的焦點在家長自身的情緒感受,和產生這些情緒的原因。

  親子交流:家長應用“我”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我”語言的使用可以幫助家長理智地對孩子講清楚自己的期望和要求,讓他們理解並尊重父母的感受,學會從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為他人著想,從而更自覺地改變行為。     在使用“我”語言時,家長需要分析自己的情感,從而更清晰地意識到自己的確切感受和引發這種感受的根源。當家長沖孩子發火時,點燃怒火的可能是孩子引起的失望、害怕、擔憂、或傷心;也有可能是家長在工作或其他事情上的不順心導致的煩躁。如果家長學會使用“我”語言,可以避免或把孩子當出氣筒亂發脾氣。     家長在組織“我”語言時除了需要檢視自己的情感和孩子的行為,還需要分析孩子的行為對自己究竟產生了什麼影響。這時,家長會發現孩子的行為並未對自己產生消極影響,沒有理由對孩子的行為感到不快,也不必要求孩子改變行為。比如,冬妮的媽媽不喜歡女兒的時髦發型,她打算用“我”語言表示不滿,思忖中卻發現冬妮的發型對自己並沒有妨礙,她沒有理由為此感到不快,於是她只是平靜地告訴女兒“這個發型不適合你”而沒有要求冬妮改變它。     家長使用“我”語言的時候,需要確保孩子注意力集中。如果孩子急於出門或正專注於某項活動,你就不要試圖表達自己的感受。如果孩子對你的“我”語言無動於衷,那就再發送一個更加強有力的訊息。注意,你的語氣必須和你的真實感受相一致。     “我”語言對促進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交流十分有效,它的優勢在於:     (1)允許家長認真對待自己的需要。這個過程使家長覺得仍然擁有“自我”,不必在孩子面前掩蓋或裝飾自己的情感。     (2)讓孩子明白家長的反應。家長不直接說出來,孩子有可能壓根兒不知道,也無從理解家長的心情。孩子有能力領會別人的感受,也需要家長給予孩子機會鍛煉加強這樣的能力。即便是兩三歲的幼兒,有時也能分辨小朋友為什麼不高興。     (3)孩子有機會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孩子可以從父母那裡學到“我”語言的表達方式,用“我”語言回應父母的“我”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在這樣坦誠對話的回合中,往往能發現問題的根源,商量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毛毛的爸爸發現他連續兩天放學後沒有立刻做功課,有些生氣:“我很生氣,你違反規定,不完成作業就出去玩。你不能保持好的學習習慣,很讓我擔心。”     毛毛申辯:“我語文做好了,就剩數學了。”     “為什麼不一口氣做完?”     毛毛嗫嚅道:“數學太難了,我越做越急,越急越做不出來,就不做了。”     毛毛爸爸立刻換檔,開始使用“積極聆聽”的策略展開對話。毛毛說出了對數學的畏懼心理,在爸爸幫助下,他找出了畏懼數學的原因,也想出了幾個改變現狀的辦法。     “我”語言有兩種類型:贊賞性“我”語言和預防性“我”語言。     贊賞性“我”語言同樣由三部分組成:家長的感受,孩子的什麼行為使家長產生這樣的感受,以及孩子的行為對家長產生的具體的影響。例如,母親對孩子說:“你打電話告訴我你在同學家,我就放心了,要不然我會擔心得連電視都看不安穩。”在沒有矛盾沖突的時候,使用贊賞性的“我”語言能夠提高家庭關系的質量。它在促進親子關系和改變孩子行為方面的作用常常超出人們的想像。不過許多家長對孩子使用的“我”語言幾乎都是表達自己的惱怒,而很少對孩子說“謝謝”以表達贊賞。     有一次母親下班回到家,發現6歲的聰聰正在抹桌子,客廳顯得比以往整潔。母親很感動,對聰聰說:“謝謝你,好孩子。我真開心,你幫媽媽打掃衛生,媽媽就輕松多了。”聰聰干得更起勁了。後來聰聰告訴媽媽,他以前也打掃過一次,不過媽媽沒有發覺,聰聰覺得沒勁,就不干了。聰聰媽媽意識到以前的注意力過多集中在糾正孩子不良行為上了,決心以後多注意孩子的好行為,並用語言表達贊賞和感謝。   親子交流:家長應用“我”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預防性“我”語言主要用於預告可能出現的問題,告訴孩子家長未來的需要或要求,讓孩子了解家長也是需要幫助的,並給他們機會積極配合家長。比如,父親說“我馬上要寫一份報告,需要安靜”,孩子明白你的需求,往往願意幫助你。預防性“我”語言在特殊事件發生,家庭成員都處於壓力之下時,尤其有效。     7歲的阿申和9歲的表哥阿建跟著父母一起去旅行。在火車上,兩個孩子呆的時間長了,互相挑釁起來。阿申媽媽叫住他們,對他們說:“旅行是很累的,爸爸媽媽都很疲勞,如果你們打架,爸爸媽媽就不能好好休息了。你們好好玩,爸爸媽媽可以安靜一會兒。”奇跡般的,兩個孩子一路上沒有打斗,整個旅途,大家都很愉快。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嬰幼兒腹瀉病因學

1.體質因素本病主要發生在嬰幼兒,其內因特點:①嬰兒胃腸道發育不夠成熟,酶的活性較低,但營養需要相對地多,胃腸道負擔重。②嬰兒時期神經、內分泌、循環系統及肝、腎功能發育均未成熟,調節機能較差。③嬰兒免疫功能也不

小兒肥胖循序漸進治療方案

小兒肥胖症是指小兒體重超過按身高計算標准體重的20%。大部分小兒肥胖患者都是由於平時攝入過多的高熱量食物,過多的熱量轉化為脂肪蓄積於體內所致。  在治療小兒肥胖症時應注意兒童身體生長發育的特點,以控制體重為基本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