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兒童心理 >> 家長過度保護會扼殺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

家長過度保護會扼殺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

    據最近的一項調查研究顯示:在最希望孩子獲得的能力裡,超過七成的家長選擇了自信和溝通能力。這兩者都是有利於孩子終身學習的社會能力。但是在現實環境中,由於受到“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影響下,許多家長仍按照自己的理念為孩子創設出自己心中的成長模式,殊不知卻違背了孩子自然成長的規律,從而引發了越來越多的兒童心理和社會交往的問題。

    要培養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家長切忌操之過急,既不要過度保護,也不要越俎代庖地幫孩子計劃好一切。   家長過度保護會扼殺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     先在家中學著開口     培養人際溝通能力,不該只局限在幼兒園,家庭和社會才是更廣闊的空間。父母首先要鼓勵孩子自我表達,“每個幼兒一開始都是只敢在最熟悉的人面前開口,比如爸爸媽媽等。”她建議,可以選擇熟悉的場地,讓孩子開口,比如,先在家裡人面前表現自己,說段小故事或唱支歌;漸漸的,當家裡來客人時,可以讓孩子嘗試為大家表演,之後可以帶孩子到小區或朋友家中,與陌生人交談。“從熟悉到陌生,肯定會有一個害怕的過程。”     幼兒的情感框架就是在與父母交流和共處中搭建起來了,會影響他未來的與人交往能力。“但有些父母太過依賴早教等社會培訓機構,有時候因為工作太忙,甚至把孩子‘外包’給這些機構。當親子相處時間越少,孩子沒有辦法得到幸福感時,他就極有可能不願說話或變得性格內向。”     千萬不要過度保護     在幼兒園裡,小朋友間時常會因為玩具或事物產生沖突,甚至吵架、打鬧。孩子吵架,吵過就忘,但部分家長卻頗為“記仇”。“有的家長會說出‘不要再和他玩’或‘他欺負你,他是壞人’之類的評價。殊不知,家長這樣做不僅是過度保護,並且人為地給孩子留下印象,把人簡單地分成了‘好人’和‘壞人’。”     其實,吵鬧是孩子交往的一種方式,而且往往有利於他們交往能力的發展和心智的健康成長。“家長不該簡單地充當法官,而是了解事情前因後果以及孩子內心想法,幫助他分析和解決問題。”     搶玩具也是一種交往行為     不少家長害怕孩子間產生沖突,一遇上孩子分配玩具不均的事件,往往息事寧人地說:“不要搶,我再給你買一件。”李凌說,家長千萬別做“和事佬”,其實這樣是扼殺了孩子與人交往的一次機會。“孩子或許就在爭搶玩具的過程中,領悟到怎麼才能與人溝通,並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家長過度保護會扼殺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     怎樣讓孩子學會和別人分享     家長要盡力給寶寶創造一個與他人溝通和分享的環境,幫助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有自己的朋友,並且學會一些與人交往的技能。     如何克服孩子對外的膽怯性格?     要使孩子克服在外面膽怯的最好方法是讓孩子不斷有機會接觸人和事物;讓孩子不斷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建立自信心。具體來說,可以參考以下建議。   (實習編輯:吳敏雙)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寶媽看過來:教你如何喂養雙胞胎

生下雙胞胎不同於只生下一個孩子,雙胞胎寶寶的胃容量更小,消化能力更差,因此需要媽媽細心喂養。雙胞胎更適合少量多餐的喂養方式。  雙胞胎寶寶要如何喂養  1、出生後12小時,要喂50%的糖水20-50克。因為雙胞

孩子為什麼會產生恐懼心理?

恐懼是人類最常見的情緒反應之一,也是個體保護自己避免受傷害的自然屬性。  過分膽小就會使人無法正常地與人交往,使身心健康受到影響。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小,膽小是正常的,長大了膽子就大了。但更多的家長發現:孩子上課不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