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變化1:父母出差

寶寶的症狀:哭鬧不止、任性不聽話。寶寶最明顯的變化就是顯得非常焦慮,以至於突然哭鬧不止,任性不聽話。在父母中的一人出差前,他們會變得不願離開他們、不肯獨睡、不願上學,怕爸爸或媽媽一去不復返。
在爸爸或媽媽離開時則會出現焦慮、悲傷、退縮等情況,有時伴有頭痛、惡心、嘔吐等軀體症狀。這些都是由於兒童與親人離別而引起的嚴重焦慮反應,一般在學齡前比較明顯。
建議:首先應在出差前與孩子進行一次長談取得他的理解。父母向寶寶說明,爸爸或媽媽出差只是由於工作需要,並不是代表不喜歡寶寶了,而且出差也並不表示去了就不回來了。
其次,父母出差後應保證每天給孩子打一通電話,表示自己非常想念他,期待早日回來。同時也可詢問孩子今天發生的事情,拉近二人之間的距離。
對於寶寶在爸爸或媽媽出差期間的哭鬧行為,另一位家長則要注意不要采取單一的冷處理,而是要了解孩子為什麼一直哭鬧,是否自己忽略了什麼。
例如媽媽原本一直在寶寶睡覺前講故事給他聽,但現在媽媽出差了,就沒人給他講故事了,對此,爸爸要承擔起講故事的責任。此外,當家長出差回來後,要記得給孩子帶禮物,表示爸爸或媽媽一直都在關心著寶寶。出差後帶回的禮物,可以令孩子覺得爸爸或媽媽出差也是有驚喜的。
環境變化2:搬家、轉學遠離好友
寶寶的症狀:情緒低落、話少不願與人交流。寶寶對新環境或陌生人產生的焦慮情緒和回避行為,有時還會達到異常程度。他們會對新的環境和陌生人產生持續的或反復的害怕、緊張不安、回避和退縮行為。由於搬家、轉學等原因,寶寶離開了他原本熟悉的環境和要好的伙伴,來到了一個全然陌生的地方。

那裡的小朋友早已互相熟悉並一起玩耍,而寶寶自己則像個局外人一樣,這在他心理上肯定會造成影響,直接反應便是不願意上學、情緒低落,喜歡將自己關在房間裡,不想出去玩。
建議:父母應及時發現寶寶的心理變化。在孩子抵觸情緒最強烈的時候,不要勉強寶寶,讓他先盡情發洩自己的不滿情緒。同時,以各種外界的能引起寶寶興趣的事物來轉移他的注意力,慢慢引導他參加各種戶外或集體活動。若寶寶出現膽怯心理,家長可陪同孩子一起參與玩耍,並將寶寶主動介紹給其他的孩子。
成長的麻煩時段,怎麼幫他度過
孩子們要麼過分淘氣,要麼過於安靜,或者突然變得容易發脾氣,愛上了“無理取鬧”。本來熟悉的孩子忽然變成了一個未知世界,讓爸爸媽媽緊皺眉頭,不知道自己的寶貝到底為什麼?想什麼?要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