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培養孩子有愛心、懂得照顧別人、善於與人交往,什麼方法最有效?
是講道理、培養習慣,還是為孩子做出榜樣?
為什麼同樣的方法有的人用有效,有的人用卻無效?
其實,一種教育方法是否有效,關鍵不在於它本身,而在於它在什麼樣的親子關系中運用。
將近半個世紀前,心理學家就發現:父母的養育風格,直接決定了親子交往的質量,是影響教育效果的神奇“開關”,對於孩子的社會交往技能的發展影響深遠。
父母的養育風格,可以分為4種類型:
◎權威型
父母的特點:
關心孩子,傾聽孩子,對孩子的需要能作出敏感的反應,給孩子貼心的幫助,讓孩子感受到溫暖和關愛。
對孩子提出明確的要求,這些要求是一個人適應社會所必需的,而不是從父母自身的好或者情緒出發的,因此也是理性的、一貫的。
向孩子解釋為什麼要對他提出這些要求,同時鼓勵孩子與自己交流。
家庭的氣氛:
父母和孩子很親密,情感和思想的交流都很充分。
孩子覺得父母可親可敬,信賴父母,對父母的教育持開放和接受的態度,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
孩子的發展:
孩子易於形成友善、真誠、合作、自立的品質,有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社會適應良好,能愉快而自信地學習。
◎專制型
父母的特點:
對孩子控制得很嚴,並且要孩子無條件服從自己的各種要求,一旦孩子違反,會嚴厲地懲罰孩子。
與權威型父母相比,他們對孩子提出的要求更多從自己的好出發,很少跟孩子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做,使孩子幾乎無法獨立選擇自己該干什麼、不該干什麼。
不關心孩子,孩子感受不到他們的溫暖和支持。
孩子的發展:
在這類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往往容易形成行為上的兩面性,而且焦慮、退縮、不滿、對人缺乏信任,同時也缺乏自信,心情不開朗,容易產生報復心理和攻擊行為。
◎縱容型
父母的特點:
無條件地愛和接受孩子,但對孩子沒有要求,不加控制,或者即便提了要求,也不堅持讓孩子做到,大有盡量讓孩子自我管理的味道。
孩子的發展:
由於缺乏指引,孩子常常不知道一件事情自己該不該做、做得對不對。
這些孩子看上去是家裡的“小皇帝”,但是內心常常焦慮不安,而且心理發展不成熟,自控能力很差,缺乏進取心和探索精神。
◎忽略型
父母的特點:
更多地沉浸在自己的需要中,既不關心孩子,也不對孩子提要求。
對孩子漠然、拒絕,親子之間缺乏交往和溝通。
孩子的發展:
產生很多行為問題,身心都得不到健康發展。
◎小貼士
判斷父母的養育風格可以依據兩個標准:一是父母是否關愛孩子,二是父母對孩子是否提出要求。
既關愛孩子,又對孩子有要求的父母,是權威型(或稱民主型)父母;
對孩子缺乏關愛,但嚴格要求的是專制型父母;
關愛孩子,但對孩子沒有要求的是縱容型父母;
對孩子既無關愛,也無要求的是忽略型父母。
![]() |
父母警惕家庭教育中八大“問題”
時下家庭教育中,或多或少存在諸如“有求必應”“疏於照顧”等問題,影響著子女的健康成長。 經過研究發現,當下家庭教育中存在影響子女健康成長的8大“問題 |
![]() |
寶寶愛生病的9個常見原因
每當一個感染性的細菌侵入人體,外來免疫系統就把信息貯存在文件中,以防止下一次的感染。並能對這種細菌,發動較為有力的進攻。所以,沒有患感染性疾病,或很少患病的寶寶們免疫系統很薄弱。 寶寶免疫力低下9個原因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