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兒童心理 >> 和“自閉兒”做同學 輕聲慢語好過怒喝

和“自閉兒”做同學 輕聲慢語好過怒喝

  升學後,班上突然冒出一個舉止奇怪的同學:他可能在聊天中經常蹦出晦澀的詞匯或自顧自地長篇大論,讓人沒法接腔;也可能經常揪同學的頭發,挨了老師批評,依舊樂此不疲地玩幼稚的“整人游戲”;還可能突然大喊大叫,干擾大家上課……

  遇到這樣的孩子,別以為他是在惡意搗亂,他很可能是一個自閉症患兒。記者獲悉,“幼升小”階段,是高功能自閉症患兒“冒頭”和確診的集中時期。相當一部分患兒智商並不低,幼兒園階段可能沒有明顯異常,有些孩子還有記憶力超群等專長,然而到了小學,他們卻成了適應不良、讓老師和同學頭疼的“怪孩子”。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鄒小兵主任醫師指出,讓輕度自閉症患兒和經過有效康復訓練的中度患兒融入普通校園,有利於孩子更好地回歸社會,這已是國際社會的共識。近年來,廣州教育部門也明確要求學校對特殊兒童享受義務教育“零拒絕”,越來越多的自閉症患兒嘗試“隨班就讀”。

  班上有自閉同學,普通孩子該如何做?特殊孩子的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更好地融入校園生活?廣州日報記者特邀請專家予以指導。

  現象

  常揪同學頭發因為想交朋友

  “多數自閉症孩子在兩三歲時,因為語言能力障礙引起家長關注,被確診為自閉症。而高功能自閉症孩子是不同的,由於語言障礙問題不明顯,很多人到六七歲,也就是在入讀小學前後才被發現。”廣州市越秀區啟智學校教導主任、廣州市自閉症/多動症學童隨班就讀督導老師劉勁指出,自閉症孩子由於適應新環境的能力比較差,升學後更容易“冒頭”。

  有個自閉症孩子在幼兒園時表現基本正常,一到小學,卻天天揪同學的頭發。原來他“欺負”的這個同學在幼兒園時跟他同班,是他在班上唯一的“熟人”。上小學後,與幼兒園完全不同的學習要求和紀律規定,讓他不知所措。他經常不舉手就發表意見,當老師沒有搭理他時,他就不管不顧地在課堂上發表。下課了,他想跟唯一的熟人說話,“揪頭發”便成了他表達善意的選擇。然而,這在普通孩子看來,是不能接受的惡意冒犯。

  老師風格的變化也可能讓自閉症孩子適應不良。智商高達150的小鵬是一名高功能自閉症患者,今年12歲,在廣州市一所重點中學讀初一,愛好鑽研數、理、化。跟人說話時,他經常蹦出一些數理術語,例如人家問他年齡,他答“我今年根號144”,讓人無語以對,導致“聰明到沒朋友”。受自閉症的影響,小鵬的語文一向比較差。9月新學期,班上換了一位較為嚴厲的語文老師,由於小鵬沒有按要求完成語文作業,語文老師在他空白的抄寫本上畫了一個大大的紅色的問號,在跟他談話時,態度也比較嚴厲,引起小鵬的激烈反彈。

和“自閉兒”做同學 輕聲慢語好過怒喝

  相關鏈接

  自閉症家庭康復將有“中國指南”

  世衛組織在穗啟動試點,探索“以家庭和社區為中心”的康復新模式

  廣州日報訊(記者任珊珊通訊員江瀾)全球自閉症(又稱“孤獨症”)患病率約為1%,對廣州幼兒園進行的一項調查則顯示,幼兒園兒童自閉症的患病率約為1/133。目前,我國自閉症康復訓練多采取“康復機構中心制”,但把患兒集中放到康復機構進行訓練,效果難如人意,且康復機構收費較貴,令普通工薪階層的家庭難以負擔。

  9月9日,世界衛生組織、美國自閉症之聲以及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聯合舉辦了“全球發育障礙兒童家庭康復國家級導師培訓班”。該項目以廣州作為試點,希望探索“以家庭和社區為中心”的康復新模式,讓自閉症兒童能夠“在訓練中生活,在生活中訓練”,從而更好地回歸社會。

  據中山三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鄒小兵主任醫師介紹,兒童發育障礙是一組由於中樞神經系統損傷或成熟延遲所導致的嚴重疾病,包括自閉症、兒童發育遲緩、智力障礙、語言障礙和運動障礙等。發育障礙對於患兒的健康影響巨大,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科學的干預,很多患兒成年後將不具備獨立生活能力,並嚴重影響家庭的正常生活。

  “在各類發育障礙中,自閉症經早期診斷、科學干預,改善的效果最為明顯。”鄒小兵表示,和康復機構相比,以家庭為中心、由父母作為主導的康復訓練模式對患兒的幫助更有針對性,尤其適合經濟能力有限的家庭。中山三院早在幾年前便開始探索,通過住院和門診短訓的形式,教家長對患兒進行高強度康復訓練。

  一歲娃有四指征

  家長應先干預

  據美國最大的自閉症科學與宣傳機構“自閉症之聲”副總裁石安迪博士介紹,世衛組織針對資源匮乏地區推出簡化的發育障礙兒童干預方案,采取“專業干預導師——家庭干預指導員傳授——父母實踐和反饋”模式,通過提高患兒父母的干預技能,更好地整合現有醫療服務、社會服務資源。廣州地區的導師均為自閉症診療經驗的醫生,而首批走入家庭傳授干預技巧的“家庭干預指導員”將由婦幼保健機構醫生和志願者擔任。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婦兒幫扶基金管委會主任郭海良表示,這次將在廣州選取100~200個志願家庭作為家庭干預指導員的駐點。在家庭干預指導員的指導下,患兒父母將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個性化家庭康復訓練。明年年中向WHO提交50個家庭的跟蹤情況。研究者將依據這些志願家庭的經驗,探索制定自閉症家庭康復的“中國指南”。

  鄒小兵指出,現在很多家庭仍然把時間花在等待名醫確診上,一等就是半年,確診後才著手進行訓練。其實,更重要的是一發覺不妥,就馬上對孩子進行人際交流能力的訓練,不要浪費時間。一歲左右的孩子,當出現“不看、不指、不應、不說”這四大指征時,就應該引起家長重視,進行干預。

  給普通孩子

  和“自閉兒”溝通對他輕聲慢語更有效

  當遭遇特殊孩子“鬧場”時,老師、同學應該如何應對?

  鄒小兵建議,接納特殊孩子學校可以在專業醫生的支持下,對特殊孩子的同學進行自閉症科普教育,讓他們理解特殊孩子的表現不是“缺乏家教”、“故意搗亂”、“惡意攻擊”。

  “孩子的心非常純真善良,當他知道了什麼是自閉症、它的症狀和表現後,就容易寬容對待自閉症孩子。”鄒小兵說,師生的友善接納有助特殊孩子的改善,而理解了別人可以“與我不同”,也會讓孩子變得更有愛心和寬容心。相反,對自閉症孩子的譏諷、冷漠甚至校園霸凌,則會導致問題激化。

  自閉兒的觸感比較敏銳,對聲音格外敏感。當他們狂躁時,先順應其要求,再平靜地指出他們的行為不可接受,會傷害到自己或者讓別人不舒服。需要強調的是,對他們輕聲慢語比大聲嚴厲批評更有勸解效果。

  鄒小兵指出,當特殊孩子情緒激動、要求出教室時,由特教老師或者受過特教培訓的老師扮演“救火隊員”角色,將其帶出課堂,到“支援教室”內,待其平靜後再回到課堂。

  給特殊孩子

  家長可給老師寫信切勿寫成“解決方案指南”

  特殊孩子適應環境的轉換,家長應該主動積極地與學校、老師和孩子的同學溝通,爭取學校師生的理解和支持,循序漸進地讓孩子融入新環境。劉勁指出,在自閉兒入學前,家長可以給老師寫一封信,說明孩子的特殊狀況。

  信件應簡明扼要,講清訴求,字數不要超過一千字。每一個段落都總結孩子的一種特點並作簡要陳述,如:“他很聰明”、“他又很笨”、“他很慢”、“他又很努力”、“他很乖”、“他又很倔”、“他渴望交朋友”。最後,家長向老師請求,幫忙留意孩子在校時的幾種狀況。

  劉勁說,很多家長在寫《給老師的一封信》時,很容易洋洋灑灑地寫成一份《自閉兒各種狀況解決指南》,將孩子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都巨細無遺地列出來。但問題是,老師要同時面對班上幾十個孩子,沒時間將《指南》通篇讀完,等到狀況出現時,也來不及去翻《指南》。

和“自閉兒”做同學 輕聲慢語好過怒喝

  給老師

  課堂座位巧安排視角刺激要到位

  班上有特殊孩子,安排他在班上坐哪個座位,大有學問。目前多數情況下,隨班就讀的自閉兒會坐在課室周邊位置,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自閉兒大多由家長或特教助理陪讀,因為成年人坐在旁邊,太靠前靠中間的位置會遮擋小學生的視線。另一方面,隨班就讀的自閉兒有個別入學年齡較晚,或者學習能力還是欠缺自動要求留級,那麼他們很可能比同班同學的個子要高,所以,座位只能安排在課室的周邊位置。

  “家長們當然希望為孩子爭取課室裡中間前二三排的核心座位,認為這個范圍內的座位必然得到老師更多的關注。但事實上應該‘因人而異’。”劉勁指出,需要陪讀的自閉兒,一般適應力會稍差,坐在課室周邊,而不是中間前二三排的核心位置,如果出現情緒波動引發的行為異常,對正常教學影響較少。對於陪讀人員及時幫助調適更為有利。他特別提醒,如果自閉症患兒的座位靠窗、門,陪讀人員應坐在靠窗、門一側。因為此前有過個案,有的自閉症兒童因情緒激動,上課期間忽然尖叫著沖出課室,影響正常教學。

  而適應力較好,不需陪讀的自閉兒,劉勁則建議,家長盡量向老師爭取,讓孩子坐在中間前二三排的“關注核心區”。“老師在講課期間,可以通過一些肢體語言,如輕拍肩膀,輕敲課桌,對其進行提醒、提示,有助於他融入學習氛圍。”劉勁特別提醒,適應力較好,但有觸覺敏感的自閉症兒也不宜坐在“關注核心區”,“因為老師以輕輕觸碰等肢體語言提醒他,對他反而是刺激。”

  對於初入學的自閉症兒,劉勁建議老師們要尤其注意視角學習形式的形成。“例如讀課文、聽寫的時候,在PPY上加上一個提示圖標,讓它在PPT上短暫停留一段時間,自閉兒適應後,就會跟上指令。”他分析,自閉兒有時令人們覺得“慢了半拍”“反映太遲鈍”,是因為他們的信息、信號轉換過程與常人有一定差異。

  給自閉兒家長

  課桌上立規矩正向話語助適應

  “一定要糾正家長們的一個誤區,一定要提醒他們,再也不能這樣。”劉勁說,很多家長在孩子初入學時常有這樣的心態,覺得只要孩子能進入普校,有機會接受教育,適應正常社會生活就可以了,自己對他的學習成績毫無要求。也正是這種“對學習成績毫無要求”的想法,令很多自閉兒“自暴自棄”,即使有機會融入環境中學習,卻完全背離了融入的初衷,最終還是把孩子培養成無法適應社會的“小魔王”。

  他舉了一個例子,一個男孩在父母的堅持下,終於走過了九年義務教育,進入職業培訓階段,但到這個階段,他卻根本走不下去。根源在於,以前他上語文課的時候,總是坐不住,媽媽坐在一邊陪讀,看他手舞足蹈就說:“不想上語文,我們就畫畫吧。”於是,孩子高高興興地畫起畫來。上數學課的時候,20以內的加減他總是學不會,回家也抱怨作業太難,於是,家長又說:“實在太難,我們就不做吧!”進入職詢班之後,要體能訓練,他嫌累,堅持要在課室睡覺。老師要求回家做手藝練習,他認為難度太高,一次都沒練過。

  “最後這個孩子,就像十多年前走進學校之前那樣,一無是處地回到父母的身邊。”劉勁說,這樣的例子越來越多,不得不警醒自閉兒家長,當初千辛萬苦為孩子爭取一個與正常人共融的學習社會生活環境,為什麼又要縱容他處處“特殊”呢?

  劉勁建議,在自閉兒新生入學之後,在他的課桌左上方或右上方,制作一份小規矩,如寫上“安靜、做好、先舉手後發言,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等,“不要用警示語,如‘不准吵鬧’‘不准課間追逐’等,而是要用正向引導詞語。”

  至於孩子不能跟上課業這一問題,劉勁建議,家長要鼓勵孩子按老師的要求完成作業,如果程度過深過難,可以與老師商量,設計個性化作業,“主要的目標是,盡力讓孩子融入集體,適應自己作為集體中的一員,而不是將自己標簽為‘我是特殊的’。”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寶寶嗆奶急救口訣:側頭清口鼻 拍背打腳底

【基本上100%新生兒都會有嗆奶經歷!】  嗆奶是胃食管返流的一種表現。食管有兩個主要功能:一是推進食物和液體由口入胃;二是防止吞下期間胃內容物反流。新生兒和嬰兒的食管呈漏斗狀,黏膜纖弱、腺體缺乏、彈力組織及肌

電磁波對兒童健康的影響

電磁波會使眼球、睾丸和受精卵的細胞發生變異,因此,懷孕期間絕對不能使用電熱毯。受電磁波影響嚴重的胎兒出現殘障的可能性較高。  電磁波是造成兒童大腦和生理異常的危險因素。如今,每個家庭都在使用電器,這些電器的確使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